近日,河北某高校官網發布公告,稱決定一次性清退75名學生。其中,23名同學因已超出最長修業年限,且未達到結業條件被退學;30名同學因休學年限已超出學校規定的最長時間,且在規定的時間內未提出復學申請而被退學;22名同學因未經批準連續兩周以上時間沒有參加學校規定的教學活動而被退學。
據悉,該校本科生最長的修業年限為6年,??粕鸀?年。學生休學以1學期為期,累計不得超過2年(因創業而休學的學生累計休學不超過3年,其最長學習年限相應延長1年)。除另有規定外,學生應在學校規定的最長學習年限(含休學時間)內完成學業。
該校有規定,學生要按時參加教育教學計劃規定的一切教學活動,上課、考試、實習、畢業設計、勞動、軍訓等教學活動都要嚴格執行考勤制度。學生不能按時參加教育教學計劃規定的活動,必須事先請假并獲得批準。對于未經批準連續兩周未參加學校規定的教學活動的學生,校方可予以退學處理。
據悉,該校會隔一段時間清退一批學生,被清退的都是沒有達到學業要求而被動退學的學生。
對此,網友議論紛紛:
@姣姣handsome:看名單里有些同學是畢業前一個月休學的,感覺有點可惜,堅持二十多天就畢業了,休學了也沒重修補課,唉,前四年白上了。
@龍泉二路:大學必須管得更嚴一些,學有所成,將來才能回報社會,而不是整天混日子!
@2017gOOOOOD:高考不是努力的結束,大學應是培養個人能力,爭做對社會有價值的人的起點。國之大學,從嚴治學。挺好。
……
清退學生,很多高校皆有之
近兩年,不時有高校清退學生的新聞見諸報端。比如,今年3月左右,多所高校對部分碩博生作出退學處理:
安徽某大學對46名碩士研究生予以退學處理,因其在學校規定的最長學習年限內未完成學業,或超過學校規定期限未注冊而又無正當理由,且未經請假離校連續兩周未參加學校的教學活動。
廣東某大學72名研究生在學校規定的最長學習年限(博士7年、碩士5年)內未完成學業,學校決定對這72名研究生作退學處理。
四川某大學對于“超出最長學習年限且未提出結業申請”的2012級博士研究生(含留學生)和2014級碩士研究生(含留學生),擬按學校相關規定的要求進行退學處理。
關于退學,復旦大學某學院的院長曾表示:“對于荒廢學業、無法勸阻的學生,學校只能無情操作堅決退學!”這位院長認為,請這樣的學生退學,是百余年來中國高等學府的一貫做法,這是對學校教學質量與聲譽的維護。
此外,復旦大學校長曾在新生開學典禮上提醒新生,自律要從大學生活第一天開始。從緊張的高中階段來到自由開放的大學,很多學生容易放松自己、迷失方向,甚至有同學會患上“空心病”,這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實際上,即使在清華、北大、復旦、上海交大這樣的名校,每年也會有學生因為學業問題而退學。
高校的嚴格,在各方面都有體現
其實除了上述高校對學生作退學處理的事件,從去年到今年,我們也能從各方面真切地感受到高校的嚴格。“快樂”的大學已然成為了“嚴格”的大學?
首先是教育部的一些舉措:
● 2018年6月中旬,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表示,中國教育“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現象應該扭轉。高校對大學生要合理“增負”,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挑戰度,合理增加大學本科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擴大課程的可選擇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
● 2018年9月,教育部下發《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再次強調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嚴把畢業出口關,堅決取消“清考”制度。
● 2019年4月,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有關情況。進一步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一次戰略行動,是新時代全面振興本科教育、打造教育“質量中國”的戰略一招、關鍵一招、創新一招,是中國高等教育一次“質量革命”。
當然,除了教育部,多所高校對學生也抓得有點“緊”,除清退學生外,其他方面也有所行動。
● 據武漢晚報報道,華中科技大學2018年有18名學生因學分不達標從本科轉為專科,其中11人已在6月按專科畢業。華中科大史上首次因學分不達標降本科轉??疲趯W生中引發震動。校方介紹,該校的本科質量提升工程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之前已取消清考制度。
● 2018年9月,清華大學發布消息稱,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清華大學將為全校教師提供教學過程中課程作業的查重服務,系全國首個對學生課程作業查重的高校。
● 此外,2019年嚴苛的論文查重率讓很多應屆畢業生“瑟瑟發抖”。據調查,部分學校的畢業論文“查重率”從原來的30%以內降低到20%,更嚴格的甚至降到了8%以下。此外,還有學校增加了重審環節,即對已畢業學生的畢業論文進行質量跟蹤監控,一旦被查出高于查重率,將直接取消學位證書與畢業證書。
……
總的說來就是,如今的高校真的很嚴格,大學也并不是快樂的大學。
教育部及高校的從嚴治學,嚴抓學生教育,一定程度上倒逼大學生用心學習,提升自身的學習素質。當然,在這同時,高校也應該采取其他有效的措施,提高教育質量,加強對人才的培養。
比如,關于教學,無論對哪類課程而言,更為嚴格且合理的考核標準都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保障。而且在“嚴把畢業出口關”的同時,也要從課程內涵建設入手,真正把“水課”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金課”。關于畢業論文的指導,高??梢試L試從大一就開始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并讓這樣的學習貫穿學生的大學生涯,這樣在學生真正面臨畢業的時候,才不會手忙腳亂、一臉茫然。
不論是畢業論文、畢業設計,還是平常的課程作業,不從細節抓起,難以培養出優秀的學生。高校嚴格把關教育質量,提高大學的含金量;學生在大學志存高遠、學有所獲,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四年,這才是中國大學的應有之義!
本文綜合整理自《上游新聞》、邯鄲學院官網、人民網、《光明日報》、微言教育、新華社、《新京報》、《光明日報》、麥可思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