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大家的微博都被周杰倫給刷屏了
而他是怎么被刷屏的,說來還真有點兒意思。
源于有人問周杰倫為什么沒有數據,演唱會門票還那么難買?
這一問,很多人先覺得可笑沒必要,再到玩的不亦樂乎。
這群以80、90后為主力的粉絲們紛紛放下手頭的工作、溫熱的保溫杯、抱娃的胳膊,拿起手機打開微博, 像老年人學習用手機那樣,學習如何為偶像應援、發超話、做數據。
于是來了一波又一波的打榜,從怎么打?到學習教程、再到通俗易懂的打油詩,以及各式致敬青春。
一邊哈哈哈哈覺得真好笑,一邊又給杰倫哥哥貢獻數據。于是有了#周杰倫粉絲被迫營業#這個話題。
更有趣的是,周杰倫本人并沒有微博,然而這并不影響大家為他打榜,甚至各路明星大咖也紛紛為杰倫站臺。包括我們共同的偶像王瀟,也給杰倫打榜了。
是的,流量見高下的時代,很多觀眾忘了,明星的吸引力,主要靠的應該是水平。
而我們想要說的是:“我們不是想爭第一,而是想爭第一的時候就能爭第一。”
周杰倫火遍大江南北的那個年代,無疑是流行音樂的黃金時代。如今每當聽到那個階段歌手的歌曲,都能立刻將人的思緒拉回到華語唱片的鼎盛時代。很多人稱之為“神仙打架的年代”。
與之同期的潘瑋柏、林俊杰、蔡依林、張韶涵、梁靜茹,SHE、五月天等眾多歌手
猶如盛唐時的詩人般百花齊放。
以至于在那個年代,我們不得不給歌手們冠以不同類型的title來略微區分,唱跳rap潘瑋柏、亞洲舞王羅志祥,創作才子林俊杰,舞后歌后被蔡依林和蕭亞軒爭的不可開交。
以至于許嵩這類歌手很難被發現,甚至被稱為“非主流”。
即便是大家現在熟知的演員劉若英、郭采潔、楊丞琳其實都是唱歌功底極強的歌手。
那時出道的歌手甚至僅靠自己就能包辦一整張專輯,還能讓聽眾感受到不同的風格。
其中既有能同時駕馭R&B、鄉村音樂和中國風的周杰倫:
也有能將昆曲和管弦樂相互融合的王力宏:
還有被稱為“行走的CD”,唱作才能俱佳的林俊杰:
有苦于自己沒有天賦,卻在每次出唱片時,都要苦練一項讓人耳目一新的絕技的蔡依林:絲帶舞、藝術體操、鞍馬、高空吊環(翻糖蛋糕)……
那時的華語樂壇百花齊放,大家拼天賦、拼舞臺、拼才藝,聽眾們分不清誰比誰更強,只會覺得大家各有特色。
那時的追星很簡單,沒有流量這一說,更不存在刷數據,電視劇或歌曲大熱就是真的大熱,評分多少就是多少。數據是真實的,偶像是真誠的,粉絲與偶像的距離很遠,對他們的私生活了解少之又少。想要了解,也只能通過他們的作品。
我們更多關注的是偶像演了什么電視劇,發了什么新專輯,至于她有沒有整容、和誰公布戀情、今天的造型美不美,那是他們的自由。哪里有什么反黑、打榜、刷話題。
現在網絡發達了,娛樂圈的更新迭代也越來越快了。70后80后的藝人大都被潮流沖走,95后00后的藝人成了流量的最大入口。
但好的東西是經得起時間檢驗的,不管過了多久,都會成為別人口中的經典。十多年前流行的歌曲,到現在傳唱度依然很高,足以證明音樂人的用心。不是說現在的音樂人不用心,只是太容易被別的事情分散注意力了。
這個年代很浮躁,真正沉下心來打磨作品的人很少。
只有那些年,網絡不那么發達,買不了熱搜,雇不了水軍,刷不了數據,想要出人頭地,就必須憑借實打實的能力,一點捷徑都沒有。
十多年前的音樂,不論哪個歌手的歌,放個前奏,相信人人會唱兩句,我們把這些音樂從復讀機的磁帶,傳到了MP3、MP4,CD機,再到手機……
十多年后,我們不再愿意為偶像打榜,似乎大家更愿意為他們打錢,不變的是,我們的熱愛還在。
誰還沒有年輕過呢
張學友開演唱會一度為警力貢獻逃犯,以至于轟動到去哪座城市哪座城市的警力就嚴陣以待,大家親切地給他起了“逃犯克星張學友”的title。
每年四月一日,刷的最多的是悼念哥哥的歌曲或圖片,似乎大家已經忘了那天叫“愚人節”。
從當年小虎隊的《愛》傳遍大江南北,人人會唱人人會比劃手勢。再到如今的TFboys 多方位發展,如今的粉絲,不惜一切代價為他們打了“海陸空”廣告。
其實,我們都是一樣的人,只是所處的時代不同罷了。
大浪終將把我們淘去,可沒有人不曾年輕。
我們尊重時代,但更尊重經典。
趁早福利:
留言點贊前三名每人送周杰倫定制遮陽傘一把。
文字:婷子
編輯:婷子
圖:網絡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