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港資房企至少從規模上,已經逐漸不能和內地房企比
撰文|張銀銀
李嘉誠退休了,但關于他的家族產業的新聞依然引人注目。
最近的大熱點是,李嘉誠旗下長實集團近日將大連市西崗山黑嘴子項目出售給融創中國,作價超過40億元。
對于本次交易,長實稱過去10年來,其在內地的物業銷售收入平均每年約為280億港元,出售大連西崗山黑嘴子項目只相當于不足公司兩個月的平均收入。
近年來李嘉誠陸續出售物業,最大的一筆是在2016年10月,長實200億拋售上海世紀匯廣場。長實還曾表示,由于該項目地理位置優越,將該項目作為自持。
上海世紀匯廣場總建筑面積約36萬平方米,其中寫字樓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商場建筑面積14萬平方米。嚴格來說,能夠為李嘉誠先生帶來主要收益的面積不到30萬方。當初他買這塊地花了45.6億元,彼時樓面價為1萬元出頭/平米。
李嘉誠先生如果自己留著這個項目,基本不可能在15年左右,獲得未經審核的得益62.2億港元(約人民幣54.3億元)。辛辛苦苦自己再搞15年也未必能搞到這么多利潤,一下子倒手就賺這么多,值!
這次賣給孫宏斌的大連項目,根據項目書,該地塊約為長實集團于2011年競得,地價19億元人民幣,后續投資約34.45億元人民幣,僅這兩項成本便超過53億元,如今40億元的賣價對長實集團而言似乎并不劃算。
一方面賣賣賣,另一方面買買買。
就在10月9日,長實董事會正式通過了公司以27億英鎊(33億美元)總價對英國啤酒和酒吧運營商GreeneKing的收購方案。GreeneKing為英國最大的酒吧運營商。
如果你一直關注著李嘉誠家族,就會發現,這并不是其第一次重金砸往英國,甚至說這兩年其從我國內地、我國香港賣掉的項目,幾乎都轉投到了歐洲。
據悉,李嘉誠目前在歐洲的投資產業包括了電信,基建,零售,電網,管道燃氣等多行業。雖然李嘉誠也有布局房地產行業,但是他目前明顯更看重的是這些滲透進人們的生活,更能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行業。
據了解,英國目前將近三成的天然氣市場,1/4的電力分銷市場以及大約5%的供水市場都是由李氏家族來一手掌控的。另外,英國的港口,金融業務以及機場產業都在李氏家族的收購范圍之內。總之,李家是涉足了英國的大大小小的領域,衣食住行幾乎全部囊括了。
但很少有人知道,李超人在中國的資產實際還很多很多,特別是土地。零售、碼頭物流、基建、電信這些咱就不說,在港的寫字樓等商業物業,大家也知道。
根據公開數據,截至2018年末,長實擁有可開發土地儲備約1.04億平方呎(約合1156萬平方米),其中主要還是在內地,9600萬平方呎(約合1067萬平方米)。
如果哪一天,長實地產把這1000來萬方的土地,直接清盤、低價賣出,像萬達賣出文旅城那樣,恐怕那才叫真的撤離!
注意,長實的地,基本都集中在我國主要一二線城市的核心區,今天這些地方的房價之高,你懂的。而長實地產這些地基本都是多年前拿的。
換句話說,如果可以的話,不搞開發,待時機直接高價轉手賣地,長實不僅可以讓自己更輕資產化,還可以更容易就賺到錢。
當然,如果真的這樣干,不僅是不允許。且李嘉誠“跑了”的“證據”恐怕更昭然若揭。
不否認,李嘉誠先生也好,其他香港“老大哥”也罷,如今,港資房企至少從規模上,已經逐漸不能和內地房企比。
無論是李嘉誠旗下的長實地產、李兆基旗下的恒基地產、郭德勝家族的新鴻基地產,鄭裕彤家族的新世界,這些引路人一定程度上都被超越。
但他們玩過的時間利差游戲,內地大佬們正在更瘋狂地重復。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系杠桿游戲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注明出處和作者,謝謝!杠桿游戲任何文章之觀點,皆為學習交流探討用,非投資建議。用戶據此進行的一切投資,請自負責任。文章如有疏漏、錯誤歡迎批評指正。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