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早間,深交所發布公告,格力電器擬籌劃控制權變更事項,公司申請于2019年4月1日開市起臨時停牌,公司通過指定媒體披露相關公告后復牌。
這一消息令市場炸開了鍋,格力電器終于要“易主”了。
格力電器的大股東是珠海市國資委全資的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18.22%。
從簡單的公告信息來看,格力電器不是通過定向增發變更控制權,那么極有可能是通過股權的協議轉讓來變更控制權。公告一出,引發市場最大的猜測即是,買家是誰?
此次臨時停牌前,格力電器的總市值是2840億元,18.22%的持股比例對應的市值約為517億元,若以收購價不超過停牌前90%計,受讓方可能需要付出的代價不超過465億元。誰會有這么雄厚的資金?
作為現金奶牛的白馬上市公司,格力電器也曾被資本方舉牌,2016年末寶能舉牌格力電器,但未能如愿。
從流動性來看,大股東珠海格力集團并不缺錢,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格力集團并未質押格力電器的股票,格力集團可能并不會因為需要套現而轉讓控制權。
格力集團官方顯示,其涉足的產業領域包括制造業、金融投資、建設投資、建筑安裝、海島旅游等產業。
從1996年剛上市時的37億元總市值,至此次公告前的總市值2840億元,22年來格力電器總市值增長超過75倍。作為珠海市國資運作平臺的格力集團,除了分享復合年化增長率達到22%的市值上升外,多年來獲得的分紅也不菲。
格力集團上一次放棄上市公司控制權,是在2015年,彼時格力集團將持有的格力地產(600185.SH)的控股權轉讓給同為珠海國資委下屬的兄弟公司——珠海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格力地產被剝離出格力集團。
有分析人士認為,廣東省的地方國資向來市場化改革傾向明顯,比如2009年惠州市國資委放棄TCL集團的控股權。不排除此次格力集團放棄控股權,有效仿惠州國資委做法的可能。
從格力集團的持股數量變動情況來看,除在2007和2009因向管理層股權激勵以及向經銷商轉讓股份外,格力集團持有的格力電器的股份數和比例較長時間保持穩定。
2007年,格力集團曾經趁股權分置改革之機,有過一次轉讓股份給經銷商團隊的動作。這一次轉讓股份的目的是捆綁經銷商,實現戰略協同。2007年4月 ,格力集團與河北京海擔保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京海擔保)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協議約定將格力集團持有的格力電器8054.1萬股份轉讓給后者,后者是由10家格力電器區域銷售公司投資組建的持股公司。
直至2018年9月30日,京海擔保仍是格力電器第二大股東。
混改猜想
2014年,格力集團曾有過一次從集團層面動刀啟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想法,彼時珠海市國資委擬將不超過格力集團49%股權通過公開掛牌轉讓的方式引進投資方,但最終不了了之。
目前珠海市國資委旗下有6家上市公司,分別是格力集團控股的格力電器,珠海投資控股的格力地產,華發集團控股的華發股份,珠海港集團控股的珠海港,金控集團控股的力合股份,九洲集團控股的珠海控股。
2018年9月,珠海市國資委印發過一則《珠海市國資國企質量提升工作指導意見》,其中提及要“穩妥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增強企業活力、競爭力為目標,以產權多元化、引進戰略投資者為突破口,推進市屬企業混改工作。通過股改上市、引進來、走出去、合作投資等方式,加強與各類社會資本的平等互利合作。到2021年,市屬各級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覆蓋率達到70%以上,集團層面混合所有制改革落實2到3家,參與投資先進制造業上市公司2到3家。
幾天前的博鰲亞洲論壇上,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也談到了國企混改,她說,不要以所有制來論英雄。“不是說國企混改就可以成功了,關鍵是企業的文化建設。企業有沒有做好。”
格力電器公告稱,此次控制權變更涉及的相關交易受讓對象應在履行相關國有股權轉讓程序后確定,且相關事項涉及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等有權部門事前審批,相關事項能否獲得有權部門批準及批準時間具有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