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安昌古鎮
來自網絡
江南水鄉多古鎮,而浙江紹興更是江南水鄉的典型代表。那些開闊河道里的烏篷船,蜿蜒蒼老的街巷,還有被兩側密密麻麻的古民居擠兌得窄而又窄的石板路,無不散發著水鄉古鎮特有的韻味。在紹興的眾多古鎮中,我喜歡安昌古鎮和魯迅故里的紹興老街。那些古樸的石板路,已被先人的足跡打磨得溜光圓滑,一路走去,甚至讓人懷疑會踩出一些平平仄仄的韻律來。那些陳舊的木結構窗欞,懸掛在初春的午后,斑駁的光影里,似乎正在醞釀著或深或淺的語言。
第一次去安昌古鎮,那已經是兩年前了。記憶中幾道小橋流水依傍著那座古樸優雅的鎮子,老街河邊的烏篷船里飄散出來的槳楫聲,使這座古鎮彌漫了悠閑的慢生活氣息。據介紹,安昌古鎮東起高橋,西至清墩橋,瀕河設街,街河相依。古鎮現保存有翻軒騎樓、店鋪作坊、拱橋石梁、臺門弄堂等,風貌依舊。依河而建的老街,南為民居,北為商市,兩岸之間每隔一段距離有古橋相連。河之南側有頂棚沿河而筑,遮陽擋雨。河岸上鋪筑的石板小路、古樸的民宅、逼仄的小弄,無不展示歲月的悠長。那條沿河而筑的長長廊檐下,排列著頗具民俗特色的手工業作坊,現做現賣一些姜糖米糕或者龍須酥之類,還有一些商鋪默默地鑲嵌在鱗次櫛比的檐瓦下。分散在河岸小街上的深宅大院,有婚俗館、師爺館、錢幣館等。漫步安昌老街,你可以看到熱鬧的水鄉社戲、喜慶的船上迎親、傳統的手工釀酒、穿梭的烏篷小船等等,紹興幾千年的民俗風情,在這里展現得淋漓盡致。
相比于安昌古鎮,那條飄溢著濃釅酒香的紹興老街,因為去過多次,我更熟悉一些。從“魯迅故里”的街頭,步行到有孔乙己做“迎賓”的咸亨酒店,也不過三五百米的距離。老街的每一縷色彩,都和魯迅這位文化大家息息相關。
魯迅故居并沒有我想的那么富麗,也不似我以前參觀過的一些深宅大院那樣的堂皇。這不禁讓我想到了劉禹錫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魯迅的童年、少年在紹興故居度過,直至1899年出外求學,此后只是陸續回鄉時住過。但魯迅的《故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孔乙己》等作品,無不提及那一方令他魂牽夢縈的故土。
魯迅故居的后園即是百草園,童年時代的魯迅常在這里玩耍,這一方小園成為魯迅童年時的精神方舟。走進百草園,似乎讓人看到魯迅在童年時那些自由快樂的日子,細細碎碎地堆疊在蟋蟀蟬鳴之中。頭上,大塊大塊的陽光,被茂密的樹枝裁剪得碎碎的,一閃一閃的,照射下來,令人炫目。
穿過魯迅故居門前的紹興老街,中段便是咸亨酒店,紹興的黃酒文化在這里發揮到淋漓盡致。咸亨酒店的格局,設置和《孔乙己》文中的舊時紹興小酒館完全一樣,店門內側放一個曲尺形的大柜臺,柜臺下放著紹興名酒花雕、善釀、狀元紅等黃酒壇,壇旁擱著酒吊、漏斗、竄筒等舀酒、溫酒工具,臨街橫柜臺上置有柵欄,欄內擺著用來下酒的菜肴,俗稱“過酒坯”,如茴香豆、雞肫豆、花生、豆腐干之類。每逢入冬季節,柜臺里還預備有熱水,用馬口鐵制成的竄筒“溫酒”,店內放有幾張板桌條凳,供顧客坐下歇著喝酒。
坐擁水鄉,傾聽槳楫,浸潤在這濃濃的江南風光里。不管是安昌古鎮,還是魯迅故里,那些飽經歷史熏陶的檐瓦下,總是滿滿地沉淀著濃厚的人文意蘊。每一次涉足,總是或多或少會沾染其中的韻味,使旅者如在綠堤漫步,如坐高亭品茶,如沐春風般愜意。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