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薅羊毛”的店鋪,原來是為“別人的錯誤”埋單,這未免有種考試作弊卻連錯誤答案一并抄了的荒唐感。
網頁截圖
文 |狄宣亞
前幾日,B站UP主帶粉絲薅垮水果店店鋪事件,引發廣泛關注。在引發全網對“薅羊毛”黑產的批評狂潮后,涉事網店果小云也“起死回生”,在平臺幫助下,該店再次上線,粉絲一夜之間從900飆升至數萬,截止目前已經有7.4萬粉絲,大家紛紛表示要買貨支持。
但這事剛平息,事件波瀾又起。據澎湃新聞報道,果小云“惹禍”的“26元4500斤”信息系復制于其他店鋪——有網店合伙人披露,果小云復制了他們家店鋪商品圖片及設定等所有信息,連在商品詳情頁面中留下的聯系方式也是其私人號碼,以至于事發后他接到大量電話,且都是在尋找果小云的店主。
看來,事情的“內幕”比想象中還要戲劇化。被“薅羊毛”的網店,復制了其他店鋪的錯誤信息,隨后遭遇了開店以來的“至暗時刻”。但店主還有苦說不出,因為釀成了大錯的“信息”還不是自己放出來的,而是復制了別人的錯。
這比數學考試作弊,好不容易抄了別人最后一道大題結果是錯的還要慘。真可謂,取巧反被取巧誤。
這事上,薅羊毛跟復制他店信息的確是兩碼事,該一碼歸一碼。被薅值得同情,但復制他店信息卻也令人不齒,這兩者連著的,都是對規則的破壞。
說起網店復制其他店鋪信息,這在很多網店店長看來,是種“不可說破的秘密”。在搜索網站上,至今仍可輕易搜索到,如何快速、有效地復制其他網店店鋪消息的技巧,甚至還有幫助店鋪進行復制的插件軟件供免費下載。
復制其他店鋪的信息,有很多雷區。圖片盜用會有被投訴的風險,“品牌搬家”則涉及侵權,而復制這種行為本身,也不為電商平臺所容。正因如此,有的電商平臺明確,一經發現存在店鋪信息復制的行為,將會對該店鋪予以“下架全店商品、限制發布商品7天、限制商品發布數量500件的處置”等處罰。
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復制店鋪這一行為有著不小的灰色地帶:對品牌商品參數、店鋪商品圖片等進行復制或許高危,但文字信息未必好辨別是“抄”的,因為可以歸結于商品相似。
果小云店鋪被“薅羊毛”,一夜被擼700萬,之后粉絲暴漲,同情心轉化成購買力。這本來是一個面對“惡勢力”,同仇敵愾的暖心故事。萬萬沒想到,事后劇情反轉,又整出一出“作弊露餡”的案情出來。
本來想取巧,結果入了坑,不得已為“別人的錯誤”埋單,這事留下的經驗,算是給所有破壞規則者上了一課。
□狄宣亞(媒體人)
編輯:胡博陽 校對:郭利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