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弄堂盡頭墻面上,一張嶄新的“魯迅半身像”立體圖像,清楚地告訴你,你所在的位置,便是魯迅故居;而為了讓游客、路人了解當年的故事,石階路添上了“大事件表”,讓你每跨出一步,就彷佛穿越到了上世紀三十年代,親見魯迅當年的點滴故事;而最讓人稱“嗲”的是,星空下的這條弄堂小路。
今天,記者從虹口區四川北路街道獲悉,山陰路132弄魯迅故居弄堂,將于本月12日起進行微更新改造。
山陰路132弄9號,是魯迅先生上世紀三十年代最后幾年居住的地方,他在這里寫出了許多戰斗性的鼓舞人心的文章,也接待和會見了許多左翼文藝家,直到逝世。弄堂又稱大陸新村,整條弄堂雖不長,但非常安靜。故居周邊,是上海典型的石庫門建筑,紅磚紅瓦磚木結構的三層新式里弄房屋,具有濃郁的老上海風格。
記者了解到,魯迅故居弄堂由于多年沒有改造整修,已經顯得比較破舊,非機動車占據過道空間,影響了視覺效果;建筑立面雜亂,灰色調過于冰冷;文化展示形式過于傳統陳舊;景墻展示形式過于單薄,內容與弄堂口銘牌重復;弄堂與故居然空間缺少過渡銜接……為此,虹口區四川北路街道決定將這條名人弄堂精心改裝,更配上現代感的夜景照明,夢幻的足以讓人發揮無限想象空間。
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次微更新改造,將在弄堂盡頭墻面上,立體繪制“魯迅半身像+書籍”畫,并設有配合墻繪夜景照明裝置;墻面宣傳欄采用仿石材肌理色調與墻面和諧統一;地面采用紅磚鋪地,延續建筑立面設計圖案和“大事件表”式鋪地紋理圖案;居民窗臺增設統一外掛花箱,打破灰墻的冰冷感,并統一設置雨棚,弄堂石庫門墻一側還將設置成品輕質戶外花箱。改造時還將在地面增加動態星空投影的形式和有秩序的燈光形式來表現時間軸的內容,如:1926抵達上海字樣等。
據悉,此次魯迅故居弄堂微更新改造,將更多地融入魯迅的元素,同時,使得魯迅故居弄堂更加富有時代感。整個微更新改造預計一個月后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