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歷史上建造的最大的宗教建筑是吳哥窟,它是柬埔寨國寶。
孤獨星球曾發(fā)布過一份《世界旅行清單》,集合了地球上最激動人心、難以忘懷的500個地方,并按照精彩程度進行排名。以絕對優(yōu)勢獲得第一名的,就是吳哥窟。在廟宇遍布的東南亞,吳哥窟以其精妙的建筑技巧以及雕刻藝術(shù),搭建出了一個塵世間的天堂,表現(xiàn)了高棉能工巧匠的卓越藝術(shù)才能。
高棉就是柬埔寨,位于中南半島,80%的居民為高棉人,西部及西北部與泰國接壤。高棉人非常了不起,他們曾經(jīng)建立的吳哥王國是中南半島上最早發(fā)展出高度文明的國家。11世紀時,吳哥王國的版圖一度擴張得非常大,在各處都留下了許多高棉寺廟。
吳哥窟是其中最負盛名的高棉寺廟,精彩非凡不用多說。但很少人知道,泰國也是有高棉寺廟的,并且比起吳哥窟來說,并不遜色。
如今泰國保存得最好、規(guī)模最大的三座高棉寺廟就是帕儂藍寺、披邁寺和瑪穴寺。
曾在蔣勛的《吳哥之美》中讀到,“在吳哥,神佛的微笑是從現(xiàn)世縈繞的苦難卑微里升華出來最澄靜的美”。那么在我看來,泰國的高棉寺廟也是如此,澄凈、沉默,凝集了信仰的力量。
帕儂藍寺、披邁寺和瑪穴寺三寺之中,瑪穴寺是更小更精妙的那一個。
位于泰國武里南府的瑪穴寺,由吳哥國王阇耶跋摩五世修建于公元10世紀后期到11世紀早期。它的建造年代和披邁寺相同,比帕儂藍寺略早,融合了南北倉和巴方寺兩種建筑風格。
作為泰國第三大的高棉遺址,瑪穴寺巍峨宏偉的建筑會讓你瞬間明白當時的高棉王國多么強大。雖然歷經(jīng)風雨,古跡有些地方只剩下了磚墻,但還是一樣震撼人心。
和很多高棉風格的寺廟一樣,瑪穴寺也是用紅土磚做地基,用砂巖修建上層建筑。
在泰語中,“瑪穴”是平地的意思,又因為寺內(nèi)所有建筑都是由石頭壘砌而成,且帕儂藍在山上,瑪穴寺在平地,所以又被稱為低城石宮。
穿越在深邃的“石宮”里,歲月斑駁降臨在滄桑的磚石之上,一縷清風悄悄吹過,帶起歷史的氣息,你只覺得自己好似穿越到了過去,看到了那個強大的、富裕的、興盛的王國。
瑪穴寺講求對稱,由接近正方形的兩層圍囿環(huán)繞著中心的濕婆神殿布局,神殿由五座塔型建筑構(gòu)成。在湛藍得近乎透明的天空下,這些磚紅色的凝重建筑,不發(fā)一語,卻充滿了故事。
穿行其間,一直可以看到層層疊疊的門伸延向前,好似將天空都切割成了一塊一塊的背景畫框,而畫框正中就是讓人嘆為觀止的美妙建筑。
細看建筑上的浮雕細節(jié),各種場景栩栩如生,應該都是取材于印度史詩中的人物和故事。一層層的雕刻凝聚了故去的時光,散發(fā)著熠熠的人文光輝。
看看這處,像不像柬埔寨的女王宮?這里也有著女王宮的精致。
建筑周圍,矗立著翠到能滴下來的綠色。映襯著斑駁的石磚,仿佛在向人們傳達,時光無情,唯有精神與文化永遠留存。
要我說,瑪穴寺最有特色的是圍繞著主殿的4個水池。
高棉人崇拜山,在印度教中,高山象征世界的中心,高山周圍即是海洋。瑪穴寺就在神殿兩層圍囿之間修筑了四座折角形水池,與神廟的五塔相呼應,象征著世界中心的須彌山和廣闊的海洋。
水池里可以看到種著睡蓮,可惜現(xiàn)在只是含苞待放。若是淡雅的蓮花開滿水面,清澈的池水、粉嫩的花朵,滄桑的建筑,定是另一番體驗。佛家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睡蓮也是神圣的花。
水池角端的那迦神像,就是須彌山外海洋的守護神。在泰國文化中,“蛇神”的地位可是像龍一樣崇高的。
大多數(shù)時間,水池安靜猶如一面鏡子,將四周的建筑、樹木投射其中,仿佛有另一個神佛的世界。
抬頭仰望,幾百年的風雨侵襲,印度諸神在人間留下的神秘已難追尋。好在,還有宏偉的瑪穴寺能讓我們在想象中,體會曾經(jīng)的輝煌。
不遠處,一位當?shù)厝藱M坐在窗臺上。并沒有覺得他褻瀆了神靈,只覺得當信仰真的融入普通人的生活,神佛離我們不再遙遠,就該是如此自在、安逸的模樣。
斑駁的斷壁頹垣,穿越千年。始終不變的,是人們的虔誠信仰,這是時光亦無法磨滅的存在,是人類得以生生不息的源泉。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