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癌癥高發國家,每年新發癌癥超過400萬例,也就是說,平均每天有1萬多人被確診為癌癥。近10多年來,惡性腫瘤發病率每年保持約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
癌癥的種類多種多樣,全世界已知的惡性腫瘤就有100多種,“發病率高、死亡率高、5年生存率低”是我國胃癌的現狀。全球每年新發胃癌病例約120萬,中國占50%以上,總體5年生存率不足35%。
對于上面冷冰冰的數字,大家可能沒有什么概念,接下來給大家說一個真實的案例。在我們醫院的腫瘤科,上周共有20位患者被確診為癌癥,其中胃癌患者有6例。可見,胃癌發病率如此之高。通過分析這6例胃癌患者的病例,可以得到以下四點共同之處。
第一點:全部為胃癌晚期
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早期胃癌發病時,少有癥狀,難以引起人們注意,一旦出現癥狀已經是中晚期;第二,沒有定期做胃鏡檢查,整體來看,我國胃鏡篩查率低,早期胃癌檢出率只有5%-10%左右。
啟示:1. 留意胃癌的早期癥狀,主要包括惡心嘔吐、噯氣、乏力、反酸、消瘦等,但是這些癥狀與胃部其他疾病相似,需要引起患者重視。2. 胃鏡檢查是診斷胃癌的金標準。韓國、日本等國家胃鏡檢查普及率高,所以早期胃癌檢出率高,5年生存率高。但是我國胃鏡檢查普及率較低,單位體檢也沒有將其列入檢查范圍。建議胃癌高危人群如老胃病患者、經常喝酒應酬者、飲食不規律者等,至少每年做一次胃鏡檢查。
第二點:幽門螺桿菌感染
這6位患者都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并且屬于應該根除的人群,但是都放任不管。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發生呈正相關性,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群發生胃癌的危險性是未感染人群的3-12倍。
啟示:幽門螺桿菌感染在臨床上是很普遍的,是否需要根除,醫學界尚沒有統一論斷,但是以下人群最好根除,包括消化性胃潰瘍患者、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癥狀、胃黏膜萎縮或糜爛的人、胃癌患者、有胃癌家族史的人、做過胃部手術的人等。
第三點:有不良飲食習慣
不良的飲食習慣是胃癌的“催化劑”。醫生在問診的過程中發現,有3位患者經常過量飲酒;有1位患者飲食不規律,經常饑一頓飽一頓,并且以吃外賣為主;有2位患者喜歡吃燒烤、腌制等食物。
啟示:這點啟示是顯而易見的,常言道:病從口入,這話一點都不假。所以,我們一定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少喝或不喝酒,三餐按時吃,少吃垃圾食品,少吃腌制、燒烤、變質等食物。
第四點:胃鏡下發現病灶
這6位患者全部出現了上腹部不適、食欲不振、惡心嘔吐、消瘦乏力等消化道癥狀,醫生給安排了胃鏡檢查,并且發現了病灶,取活檢做病理檢查后確診為胃癌。
啟示:這一點給我們的啟示還是要重視胃鏡檢查,便于及早發現胃癌。早期胃癌手術治療后,5年生存率能接近90%。但一旦發展到中晚期,5年生存率不足30%。可以說,早發現一個胃早癌,就等于挽救一個家庭。
總之,對于胃癌而言,要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留意并重視身體變化,因為這可能是疾病發出的信號。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