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在山東章丘舉辦的大蔥文化旅游節(jié)上,由哈工大機器人(山東)智能裝備研究院研發(fā)的一款芹菜面膜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山東成功研發(fā)芹菜面膜”這一消息隨后也登上了網絡熱搜榜,引發(fā)網友和媒體的關注和熱議。
該款面膜以食品級分子原料,精華液配方,除了迅速補充水等功能,還能殺菌消炎。
對于忽然之間的“火爆”,負責該產品研發(fā)的副主任孫勝楠直言,“沒想到,可能是因為大家對此比較新奇。”她介紹,當?shù)赜忻氖卟缩U芹中含有的黃酮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的作用,“特別是芹菜葉和根部中黃酮含量最高,基本是人們不食用的部分。“孫勝楠表示,目前產品還處于試生產階段,還沒上市,計劃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投入市場。”
搞研發(fā)
“誤打誤撞”整出面膜、眼膜
哈工大機器人(山東)智能裝備研究院分為四個方向,而芹菜面膜則是出自該院的生物健康工程研究所,孫勝楠主要負責鮑芹、大蔥、桔梗深加工的工作,具體來講就是指,對鮑芹、大蔥、桔梗中的活性成分進行提取,然后做成相應的產品,比如食品方面有固體飲料、液體飲料,桔梗含片;護膚品里有芹菜面膜、眼膜、精油。
她還解釋道,因為農產品的市場價格忽高忽低,為了幫助農民抵御市場風險,進行深加工就很有必要,“今年鮑芹的價格要比去年低,如果面膜產業(yè)化之后,就能新增加一項收入途徑,從而延長農產品的產業(yè)鏈。”
孫勝楠表示,芹菜面膜的研發(fā)從2017年年初開始的,目前已經投入研發(fā)資金100多萬。然而她的團隊最開始的想法是做一項專利實驗,用芹菜纖維制作面膜紙,但是在此過程中發(fā)現(xiàn)芹菜中的黃酮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的作用,所以就想嘗試做起了主打抗氧化、抗炎的面膜等產品,“現(xiàn)在正在著手將其中的眼膜和面膜產品進行批量生產并推向市場。”
孫勝楠介紹說,鮑芹制作一張面膜需要經過提取有效成分、濃縮、提純以及添加其他純天然植物原料等步驟,主要有5大步:第一步將鮑芹切碎,加入食品級乙醇;第二步放入儀器提取黃酮;第三步加熱;第四步濃縮;第五步提純。
回質疑
芹菜是感光蔬菜敷完面膜曬了太陽會變豬頭?
對于這款即將推向市場的新奇產品,在吸引一些想嘗鮮的關注者躍躍欲試,紛紛在詢問上市時間和價格等問題,還有一些人擔心芹菜屬于致敏蔬菜,會引起光敏反應,“對于很多光過敏體質的人來說,敷完芹菜面膜第二天曬太陽可能會變豬頭。”
對此孫勝楠解釋稱,其實在該產品引發(fā)廣泛關注后,她也一直在瀏覽網上的一些評論,“我注意到,這條評論的排名還是很靠前的。”
她認為有必要做一下澄清,所謂光敏反應,是指食物中含有感光的成分,經過太陽的直射后會引起過敏反應,而在芹菜中含有的感光成分是一種揮發(fā)油,叫做呋喃香豆素。
但是,面膜是對芹菜中的黃酮成分進行的提取,純化后原料中呋喃香豆素的含量極其微小。而且食物致光敏反應的必備的條件是長期食用該成分,但是一般人不會長期大量使用這一種蔬菜,所以不用擔心會有過敏反應。
此外,她還強調,“上市前,還會做相應功效的安全檢測和評價,對于一些過敏情況會做相關的提示。”(綜合媒體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