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張熙廷)老人在飛機上突發膀胱疾病,醫生用嘴為其引流尿液一事,引發廣泛關注。今日(11月21日),救人醫生、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張紅在微信群中回應媒體問題時表示,他認為這次救助是一名普通醫生的本能和本職工作。他也承認,做出這一舉動實屬有限條件下的無奈選擇,“沒有不怕的”,但他覺得“無怨無悔”。
張紅在飛機上為患者用嘴吸出尿液。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供圖
飛機上為老人吸出尿液
據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官方網站消息,11月19日1時55分,從廣州飛往紐約的南航CZ399航班上,一名老人突發疾病,乘務員通過客艙廣播尋找醫生。聽到求助,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張紅醫生,和海南省人民醫院血管外科醫生肖占祥趕來幫助。兩名醫生判斷,老人的癥狀是前列腺肥大引發的尿潴留,其膀胱內大致存有1000毫升尿液,面臨膀胱破裂的危險。
因缺乏尿液引流的專業設備,兩名醫生利用便攜式氧氣瓶面罩上的導管、飛機急救箱的注射器針頭、瓶裝牛奶吸管、膠布等,臨時組裝了穿刺吸尿裝置。醫生經家屬同意后,為該旅客進行穿刺引流,但有限的條件下,老人仍然無法排出尿液。“當時該旅客已有休克的征兆,如不及時處理,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張紅回憶。
“快!幫我拿個杯子來。”張紅對乘務員說完,轉頭對著導管,用嘴為老人吸出了近700毫升至800毫升尿液。隨后,老人轉危為安。“當時實在是沒有辦法了,沒有考慮那么多,只想盡快幫他引出膀胱內積存的尿液。救人是醫生的本能。”張紅事后回憶。
張紅工作照。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供圖
醫生張紅:救人后有一種成就感
張紅介紹,飛機上缺少醫療設備,肖占祥醫生用針頭制作了引流管,對病人進行膀胱穿刺引流。雖然經肖占祥醫生輕輕按摩,但是對老人仍無法順暢排出尿液。“病人比較痛苦,需要趕快把尿排出,想到用嘴把它吸出來,實屬無奈”。張紅還稱,肖占祥醫生一直在幫助調整針頭位置,累得“腿抖,手也抖”。
張紅認為,這次救助是在一個非常條件下,普通醫生的本能反應和本職工作,“有什么感想的話,就是作為普通大眾應該相信我們醫生,絕大多數的醫生都有著敬畏生命、遵守諾言和牢記使命的工作態度。”
對于可能存在的風險,張紅承認“沒有人不怕”,但是當時只想幫助病人把尿液排出。“老實說,我第二口就想吐了,也怕一些傳染病,我現在也不敢說一定沒事,但是無怨無悔吧”。張紅回憶,自己下飛機后看到老人狀態很好,心中有種成就感。“把病人治好了,就是當醫生最大的幸福。”
張紅介紹,他今年55歲,正好是他畢業從醫30年。對于因此事突然受到關注,張紅表示,自己始料未及,“之后還是要回去老老實實地工作,這是最重要的”。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官方網站簡介顯示,張紅是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擔任廣東省醫學會血管外科學分會常委、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血管病學專業委員會常委、廣東省醫師協會介入醫師分會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大血管疾病醫師分會委員。
新京報記者 張熙廷 編輯 白馗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