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記者 孔天驕)“快!幫我拿個杯子來”,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張紅對著一根導管吸出病人的尿液,導管的另一頭連著的是一位躺在飛機客艙的老人。
視頻加載中...
事情發生在2019年11月19日凌晨01:55,南航CZ399廣州飛往紐約,航班落地前6個小時。一位老年旅客因無法排尿難受倒地。幸運的是,這趟飛機上有兩位醫生。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張紅與海南省人民醫院血管外科醫生肖占祥。
受訪者供圖
經過兩位醫生診斷認為,老人膀胱大致存有1000毫升尿液,如不盡快排出,則會面臨膀胱破裂的危險。看到老人的小腹像一個小西瓜那樣,這時解決的唯一辦法就是把尿排出。
張紅在為患者用嘴吸出尿液(受訪者供圖)
“我用僅有的兩個約2毫升的小注射器針頭,接上吸氧的管道。由于吸氧管道較粗,約有1厘米,無法從尿管中導尿,肖醫生做了一個帶針頭的引流管。隨后,我們引導病人平臥在地板上,經皮進行膀胱穿刺。”張紅回憶。
“由于時間緊迫,必須把尿排出來,肖醫生蹲著,把著針頭,手按著膀胱,我吸出患者尿液。”張紅告訴健康時報記者,用嘴可以根據情況摸索到一個最佳的壓力,可以比較順暢一口一口慢慢吸出來,這是控制尿液排出速度與力度的最佳方法。
最后,兩位醫生為患者排出700-800毫升尿液。回想起這次經歷,張紅向健康時報記者透露,“實事求是地說沒有人不怕,其實吸到第二口的時候已經有點想吐了。可當時沒有害怕的時間,只想著怎么把尿吸出來。”
張紅說:“出了機場后看到患者和老伴有說有笑的樣子,作為醫生我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