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健康
你有訓練寶寶的進食技能嗎?
我們常常會碰到這種情況,有些嬰兒到一歲左右還對輔食的接受程度較差,總是把固體食物用舌頭往外頂或往外吐。
這樣真的是寶寶不愿吃、不喜歡吃嗎?還是有別的原因?讓我們一起聽聽專家的解答:
No.1
拒絕吞咽是自我保護
嬰兒早期接受固體食物或物品(如勺)會出現舌體抬高,舌向前伸出的擠壓反射,其生理意義是防止吞入不宜吞入的東西,所以嬰兒早期對新食物的拒絕其實是一種適應性保護行為。但隨著嬰兒接受一些新的食物,學習到咀嚼和吞咽功能,逐漸加強了進食技能,才能成功地從奶制品為主的食物轉變為成人固體食物。
No.2
培養進食技能的優點
進食技能發育除了可以吃飯還有什么好處呢?有三大好處:一是可以促進運動發育。寶寶通過進食可以鍛煉手眼、手口協調,這些精細動作通過自主進食得到了極佳的鍛煉;二是可以培養獨立能力。經過有效的進食訓練,寶寶在12個月左右就可以用勺自喂,這將有效促進寶寶獨立能力的發展;三是可以促進語言發育。吸吮協調差與功能不全的嬰兒,以后可能出現語言發育延遲。
No.3
應該如何訓練
我們首先一定要走出兩個誤區:
第一是不宜以乳牙萌出時間作為嬰兒進食固體食物的依據;
第二是早期嬰兒對新食物的拒絕并不全是不喜歡吃。
有研究表明兒童對食物的熟悉程度決定著他們對食物的喜愛程度,所以想要寶寶早期成功的接受食物,首先寶媽們要給寶寶充足的接觸機會。例如可以連續嘗試一種新的食物10到15次,大部分寶寶就會從拒絕到接受。
另外我們還要注意訓練寶寶的進食技能,這項技能是攝取食物的基礎,它需要口、舌、咽肌以及手、口協調能力的發育。寶寶六到八個月是訓練學習咀嚼、吞咽動作的關鍵期,具體應該怎么做呢?應該在六個月時鼓勵寶寶自己扶奶瓶吃奶;七個月時有意識訓練寶寶咬嚼指狀食物、從杯中咂水;八個月后開始嘗試用杯子喝奶,逐步增加輔食種類,讓寶寶感受不同食物的質地。通過這些方法,循序漸進地訓練了寶寶的進食技能,同時也調動寶寶進食的主動性。
對于6月齡以上沒有加輔食的寶寶,寶爸寶媽們趕快行動起來!
END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