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四五槍客
88式狙擊步槍
中國軍隊一直使用"神槍手"來泛指所有擅長射擊的射手,“狙擊手”的稱呼是隨著美國M24和M40, 奧地利SSG69等高性能狙擊步槍的概念一起進入中國的。中國的狙擊事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不僅僅是狙擊手,狙擊步槍的發展更是取得了極大的進步。
目前,中國現役的狙擊步槍有79/85式狙擊步槍,和QBU-88式狙擊步槍, 都屬于精確射擊步槍的范疇。據參加過多種輕武器定型實驗的李建軍回憶:我國的88式狙擊步槍在實驗過程中的精度在0.5密位左右,而他曾經用85式狙擊步槍在100米距離上打出5發彈12毫米的散布。
公開資料顯示
國外狙擊步槍的100米距離上散布大多在20毫米以下;美國軍隊和警察的狙擊手在經過遠程狙擊訓練后才能夠在300碼(270米)的距離上打出小于一英寸的散布,可見,88式狙擊步槍的射擊精度在國際中也是不錯的。
88式狙擊步槍,又稱QBU88式5.8毫米狙擊步槍,是中國國產的制式狙擊步槍。QBU-88式狙擊步槍全重4.2公斤(這在世界名國軍隊現役的狙擊槍中最低),全長920毫米,瞄準基線長394毫米,彈匣容量10發,裝配的白光瞄準鏡重650克,最大放大倍率9倍。
其實事實上,88式原本就不是一款被作為狙擊步槍而設計的,其實際上是一款DMR(精確射手步槍),這種定位類似俄羅斯(蘇聯)的德拉貢諾夫(SVD)狙擊步槍。
使用這種武器的士兵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狙擊手,這種精確射手步槍被配發到班組里面,由射擊水平較高的士兵使用,而這樣的士兵被稱為“DM”。DM的任務僅僅是在班組進攻的時候提供最遠800米的中距離火力支持。但是,在我國軍隊的裝備序列中,由于缺乏專業的高精度狙擊步槍,因此88式狙擊步槍在中國軍隊中確實是被當做專業狙擊步槍使用的。
88式狙擊步槍在安排人機操作尺寸和位置時,根據成年人體尺寸標準地確定了有關參數。其中優先確定瞄準裝置的位置。瞄準鏡眼罩到抵肩的合適距離是190~200mm,確定為195mm;表尺照門距離抵肩為245mm;
因為是無托結構,這個距離較近,宜采用覘孔,對覘孔的大小試裝了1.1mm×1.1mm,1mm×1mm,0.8mm×0.8mm 3種小方孔,經部隊使用試驗確定優選為0.8mm×0.8mm;貼腮高度按人機環設計要求范圍是50~75mm,為使用瞄準鏡不致過高,使全槍質心接近槍膛軸線,最后,確定為51mm;表尺8個碼的貼腮高度為50~53mm。
QBU-88式
88式狙擊步槍臥姿射擊訓練
扳機到抵肩的距離:
這一距離對射手操作省力是極為重要的。因為88式狙擊步槍是無托結構,握把與扳機要放在彈匣的前方,這就使得此距離過長,操作費力。
為縮短此距離,使握把與扳機盡量靠近彈匣,所以采用直彈匣,以減小彈匣的總寬度;并將安裝方式改成直插式,以減小裝配距離。這樣按照中國人的一般臂長,優化握把與扳機到抵肩的距離為365mm;并合理選擇握把的形狀,周長104mm,與槍膛軸線的夾角65°,使射手握持舒適省力。
▲外軍試射88式通用機槍
一般拉機柄均設置在槍機框上,由于是無托結構,拉機柄距抵肩距離太近則操作時使不上力,根據全槍的布局,槍機組件采用短導軌長導引,槍機框以一長管伸展到前方,在導桿上作輔助引導,拉機柄設置在槍機框前端長管的右前方,拉機柄距抵肩375mm,使裝填操作自然省力。保險設置在機匣后下方,左右手都能操作。
優勢:
88式首創小口徑槍彈用于狙擊步槍的先例,口徑小,而且威力大、精度好。
該槍使用的88式5.8毫米機槍彈是在1994年設計定型的,同時適用于機槍和狙擊步槍,方便彈藥供應。部隊實地測試對比發現,在800米內,88式5.8毫米機槍彈的侵徹力和射擊精度都明顯超過了使用53式7.62毫米槍彈的85式狙擊步槍,同時也超過了俄羅斯SVD和以色列伽利爾狙擊步槍。
▲赴馬里執行維和任務的我軍使用88式通用機槍進行射擊
由于5.8毫米機槍彈初速高、彈頭存能大(槍口動能達到1987焦),在1000米距離上還能夠100%穿透3毫米厚的A3鋼板,88式特別適用于中遠距離精確打擊穿戴防彈衣和頭盔的單個敵人。
缺陷:
當然,88式狙擊步槍的部件和附件也有一些缺點,最主要就是兩點。一是通條是由多節連接而成。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這樣連接的通條并不是呈直線狀而是看上去彎彎曲曲的。用這樣的通條擦拭武器會容易磨損槍膛。而對于追求高射擊精度的狙擊步槍來說,磨損槍膛的后果不言而喻。
二是88式狙擊步槍的消焰器雖然消焰、消聲效果好,但是制造比較單薄,槍口碰撞到硬物后消焰器容易變形。而槍口裝置的變形會使中間彈道受到擾動,對于射擊精度是有不利影響的。
作為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一支狙擊步槍,88式狙擊步槍綜合性能相對以前的85式狙擊步槍有很大的提高,但88式狙擊步槍還需要進一步改進。如果能為88式狙擊步槍研制可拆卸的消聲器和亞音速彈藥,并保證200米以內精度,在執行反恐怖、反暴力案件任務時將會更加有利。
文章來源于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特此聲明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