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征信很忙。ETC欠費超30日將上報個人征信、北京公租房違規將納入征信、探索無償獻血納入社會征信系統……納入征信系統的項目越來越多,令人產生“納入征信系統的邊界在哪里”的疑惑。其中,無償獻血跟征信掛鉤引發爭議。(中新網11月23日)
信息社會,征信成為社會生活的高頻詞,公眾對征信的重視增加,但隨著各種動輒征信的舉措曝光,讓人們多了不少生活焦慮,生怕一個疏忽就上了征信黑名單,影響正常的生產生活。征信的初衷是為了規范公民行為,懲戒和防范公民的無信行為,引導公民誠信辦事。但是,無償獻血跟征信掛鉤等舉措卻讓征信蒙塵,不僅公信力受到質疑,無底線的征的做法更讓法治蒙羞。
征信的本質是法治的輔助手段,建立征信的初衷是為了讓公民遵守法治、盡責履約。但是,征信圈無底線濫用征信功能,凡事都拿“上征信”說事,擺出“上征信”就可以解決任何難題的架勢,拉低了征信的社會價值,以征信之名綁架公民權利,是社會文明的倒退。
試想,征信如果泛化使用,公民隱私和正當權利得不到保障,還談什么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征信提倡讓失信者寸步難行,不等于“一人生病全家吃藥”,為懲戒個別無信者的行為,讓大多數普通人跟著動輒得咎,不僅發揮不了征信的社會價值,還會成為添亂添堵的始作俑者,與法治精神背道而馳。
所以,征信使用要合法適度。由于各方對征信信息邊界的理解偏差,濫用征信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征信作為法治的輔助手段,不能違背公序良俗,更不能憑借主觀臆斷“屁股決定腦袋”為所欲為,只有規范征信的法律邊界,遵循法治精神順勢而“征”,少一些腦洞大開的“無償獻血跟征信掛鉤”之類的奇葩創意,才能讓征信為社會誠信護航,確保征信行為不忘初心。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