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人民幣在岸、離岸匯率雙雙大跌。離岸匯率一度跌破7.18關,在岸匯率跌破7.15,雙雙刷新11年來新低。
8月27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大幅下調240個基點,至7.0810,中間價貶值至2008年3月18日以來最低,降幅創2019年8月7日以來最大。
與此同時,全球新興市場匯率波動也在加大。26日早盤,土耳其里拉匯率出現閃崩,在幾秒內大跌15%,令市場驚詫。不僅僅土耳其里拉,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匯率同樣出現大幅貶值情況。統計顯示,目前南非蘭特貶值8.25%,墨西哥比索貶值6.54%,印度盧比貶值2.80%,巴西貨幣貶值1.04%。
隨著更多資金涌入美元資產,美國債券收益率持續走低,美國10年期國債在亞洲交易時段也刷新3年來低點,一度報1.43%。隨水漲船高的美國債券市場,讓投資美國長期債券的基金回報驚人,今年到目前為止,長期美債基金回報達到30%,是同期美股投資回報的2倍。
但是,隨著更多資金配置到美國國債上,全球美元市場流動性未來將面臨流動性風險考驗。目前,貿易加權項下的美元指數已經突破2002年高點,刷新歷史新高。
離岸人民幣突破7.18,8月貶值已近4%
26日,離岸人民幣兌美元開盤后,再次大跌,一度探至7.1831,再創歷史低點。
26日上午,人民幣中間價公布,報7.0570,上調2點,上一交易日中間價報7.0572,在岸人民幣上一交易日收報7.0825。在岸人民幣報價,隨后進一步下挫,盤中跌破7.15,下跌500多個基點。
8月初境內外人民幣在一舉破7之后,貶值節奏仍然穩步進行。統計顯示,由于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境內外人民幣8月迄今跌去近4%,離岸人民幣貶值3.72%,在岸人民幣貶值近3.78%,而境內匯率持續刷新11年新低。
這也意味著,從美元購買力的角度來看,100萬人民幣資產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已然縮水4萬塊。如何保資產已成為當前重要課題。
新興市場貨幣均在持續貶值
26日早晨,土耳其里拉再次出現閃崩!里拉兌美元貶值幅度今年一度達到了15%,創出2018年以來新低,令市場驚詫。
事實上,不僅僅土耳其里拉,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匯率同樣出現大幅貶值情況。統計顯示,目前韓國匯率貶值9.88%,南非蘭特貶值8.25%,墨西哥比索貶值6.54%,印度盧比貶值2.80%,巴西貨幣貶值1.04%。
避險資金大量涌入美元資產,成新興市場風險重要誘因
最新數據顯示,全球負利率債券規模已經達到16萬億美元,創出歷史新高。這些債券主要集中在歐洲和日本。
在負利率時代,目前10年期美債無疑是好資產。根據美銀美林的統計數據顯示,過去3個月,流入美國債券基金市場的資金規模達到了1550億美元,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
而在全球投資級債券固定收益方面,美國債券份額已經突破90%,更是令人側目。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債券大牛市仍在繼續。26日,美國債券市場剛剛開盤,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就跌到1.4728%,隨后進一步下跌,突破3年來新低。
目前,美國長期債券的回報表現已經大幅超過美國股市,年內美股回報率基準為16.12%,而先鋒美債基金ETF回報為29.03%,幾乎是美股回報的兩倍。
統計顯示,在過去的十個月里,美國長期債券的總回報率已經上漲了近50%。
全球面臨“美元荒”,美元新高正在路上
隨著更多資金配置到美國國債上,全球美元市場流動性未來將面臨流動性風險考驗。從下圖外國質押回購規模和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走勢擬合圖來看,隨著美債收益率的持續下滑,市場流動性也在快速下降。
事實上,在貿易加權下的美元已經創出了新高。統計顯示,美聯儲貿易加權的美元指數已經突破2002年130的前期高點,盡管當前美元指數報價仍然在97附近。
歷史上看,美元新高之際,往往是新興市場風險動蕩之時,投資者需要格外留心。
美元銀行理財
如何應對人民幣貶值?這里有幾個好方法,和大家一一分享。先看第一個,換匯后銀行買美元理財產品。
目前,每人每年購買美元最高限額5萬美元。
購買美元理財產品的渠道,主要是通過銀行。通過手機銀行和網銀,或者到銀行營業網點都是能夠買到的。
舉個簡單栗子:
以中國銀行為例,外幣理財有美元、英鎊等,期限2個月、3個月、6個月、1年期不等,2000美元起購。
大概6個月期年化收益率2.1%,1年期收益率2.75%。
如果手上有10000美元,做一年美元理財,收益有275美元。如果單純放在活期賬上,到期只有50美金。這樣做理財的話,可以比存款多出225美元。
比較高收益的美元理財產品名單如下,近期正在發售。收益率最高的是中信銀行的,是結構性理財產品,實際收益不一定會那么高哦!
如果覺得5萬美元的限額太低,可以共用愛人、父母和孩子的額度來購匯,不過需出示戶口本等證明材料。
Ps一下,買美元理財產品的注意事項:
一般買美元理財的投資人,都是因為未來有用美元的需求才買的,比如要出國留學、旅游,這樣比較劃算。
如果單靠銀行美元理財賺取收益的話,不是很劃算!
因為美元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并不高,美元理財產品通常分181天和360天兩種,預期年化收益率分別是2.05%和2.85%,收益和寶寶類差不多。
但隨便一個人民幣理財產品,收益都在4%以上,民營銀行智能存款收益也4%以上,早對沖匯率波動了~
美元私募基金
相比銀行的美元理財,我更推崇通過私募證券基金來對沖一部分匯率風險。
今年有46只海外私募基金披露了收益率,有42只基金紅旗飄飄。股票策略的海外私募基金有30只,其中27只取得了正收益。
收益最炸裂的,是賽亞資本羅偉冬旗下的賽亞XX基金,今年取得了174.27%的收益。這基金門檻蠻低的,10萬美元起購,認購費1%,管理費1.5%,業績計提20%。
不過,基金是去年6月成立的,累計收益只有162.2%。去年的最大回撤是35.97%,今年是15.64%。
背后的私募賽亞資本成立于2014年,董事長羅偉冬1995年入市,是一位獨立投資人,鐘愛小白馬。
羅偉冬認為大白馬雖然好,但是在歷史上也都有很多年不漲的情況,比如銀行股,在2013年到2015年期間,銀行股的整體漲幅接近零。而對于高成長小白馬而言,卻是極少會出現這種15個月漲幅為零的情況。
翻開賽亞資本其他基金,也是上天入地的。代表產品賽亞XX 1號,短短幾個月從20%收益干到800%收益。
2017年的最大回撤同樣驚人,超過70%。這種吧,咱就當成個光怪陸離的科幻電影看好了,沖著這輝煌的戰績入場,可不是好選擇。也許可以找到10倍的白馬股,但這玩法,真的是踩鋼絲。
歷史上有個經典案例,1994年2月,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正式成立,初始管理的資產規模為12.5億美元,是有史以來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
在頭10個月里,基金賺了20%;在1995年賺了43%;1996年的回報是41%,累計收益達到了21億美元。然而,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基金虧損99%,直接清盤。
當然,這里并不是說,短期業績爆表,就會成為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只是說,這類基金收益高,風險也不小。
我們買美元基金,如果是為了多元化配置,對沖貶值風險的話,這個顯然不適合的,激進的想賺大錢的另說。
股票多頭策略的基金,Uboom和保銀都有著非常出色的表現。
股票多空策略,景林金色中國和TenFund值得關注下。
QDII基金
再來說說公募。
這塊主要是QDII基金了。如果要配置海外資產,通過QDII基金配置會有很大的好處:
(一)規避每人每年5萬美元的兌換上限。
對于需要配置海外資產的投資者來說,家庭資產量都是挺高的,每年5萬的外匯兌換上限,確實比較煩。
(二)方便快捷。對于場內的QDII基金,人民幣買、人民幣賣,比投資海外換匯,匯來匯去的要方便的多。
接下來,給大家盤點盤點合適的QDII基金:
QDII基金主要分為QDII債券基金和QDII股票基金兩類,鑒于美股在歷史高位,不建議配置美股QDII基金!
這張圖是道瓊斯工業指數走勢圖,08年金融危機后,漲了4倍;標普500是5倍;納斯達克是漲了6倍。
換算到市盈率上,美國三大指數的市盈率挺高的。
當然,美股是全球第一大市場,也是非常成熟的資本市場。有意向的小伙伴,可以定投一些跟蹤美股各大寬基指數的QDII基金,比如華安納斯達克100等。
還有一類QDII基金,經常就被大家忽視了。就是投資香港股市的QDII基金,也可以規避人民幣貶值風險。
這是因為,港幣是錨定美元的!
香港金管局通過行政手段,保持匯率在規定范圍內“鎖定”。從2006年以來,十多年里,港幣與美元匯率基本在1%以內變動,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最終篩選了兩個:H股ETF,恒生ETF。即便現在不入手,留在備選中關注也不錯哦,值得長期關注!
H股ETF,大名叫易方達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基金,成立于2012年8月。基金當前規模73.29億,體量挺大。追蹤的是恒生國企指數,就是俗話說的H股。
香港的H股指數,有很多內地知名企業,比如建設銀行、中國平安、工商銀行、中國移動、騰訊控股等,都是中國最賺錢的企業、“大哥”級公司。
市盈率8.71倍,比較安全,適合長期定投。
本文來源:綜合自券商中國、私募工廠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