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演員,最好的特質就是演什么像什么,但是最頂級特質則是演什么是什么。說是這樣說,但是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獨有的東西,在進入一個角色的時候將自己身上原本有的東西全部褪去談何容易?
但還有一種演員,明明演誰是誰,但觀眾還是能在這個角色身上找到一些演員本身的東西,這種東西替無可替,且又在演員身上無處不在。在娛樂圈中,這種演員少之又少,而段奕宏就是其中一個。
大家知道段奕宏是在什么時候呢?反正小編是在很小的時候跟著家人看《士兵突擊》時,特別喜歡A大隊的隊長是袁朗,而他的扮演者正是段奕宏。可能是第一印象國深刻,所以大家眼中的段奕宏是個硬朗、充滿野性的形象。
但是之后大家又在愛情電影《愛有來生》中見到了他,電影中他和不老女神俞飛鴻來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人鬼情未了。后來更是憑借著在文藝片《暴風將至》中的精湛演繹獲得第三十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所以段奕宏是很多觀眾心中的文藝硬漢。
這個獎杯的含金量可不是一般的高,它是當今世界9大A類電影節之一,和戛納電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等眾所周知的電影節齊名,是亞洲最大的電影節了。
在段奕宏之前,這三十年來只有張藝謀(1987年)、牛振華(1994年)、朱旭(1996年年)、王千源(2010年)、王景春(2013年)這五個中國人獲此殊榮,所以當段奕宏拿到獎的時候,受到的關注可想而知。
在接受鮮花和掌聲的時候,很少人會想到,這個在頂級電影節的領獎臺上自信發言的影帝,曾經還因為自卑,4年不敢大聲笑過,因為一塊芒果就暗戀了女神十幾年。等到表白的時候,雖然已經拿到影帝,但已經是使君有婦,羅敷有夫。
女神已經結婚生子,而他自己也成家立業,終究是錯過了。這時候不僅也會有人問到,段奕宏為什么那么自卑,明明演技好顏值也不低?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還要追溯到段奕宏的出身。
1973年,段奕宏出生于新疆伊犁伊寧市。現在的人提到伊犁首先想到應該是“塞外江南”,在水資源相對匱乏的西部地區,伊犁迎接境內208條河流成為塞外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除此之外,森林資源、礦產資源等都非常豐富,經濟在西部地區也能排的上號。但是這一切來自于外地人的美好向往,對于彼時的段奕宏來說,有點無暇欣賞這份美麗。
段奕宏出生的時候,上面已經有兩個哥哥了,所以身為家中有兩個哥哥護著的老幺,段奕宏不出意外的長成了一個“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熊孩子。段奕宏原名其實叫段龍,顧名思義就是父母望子成龍的意思。
但是年少時期的段奕宏,似乎離父母的期望還有些距離。兒時經常和一群小伙伴兒瘋跑搞破壞,上學的時候也是老師經常叫家長的那類,上課不好好聽講就算了,還經常和同學打架。所以小時候的段奕宏,可是一點兒都沒讓父母操心。
而在面對不懂事的孩子的時候,文化水平不怎么高的父母,最慣用的方式就是棍棒教育。每打一次,段奕宏父母的心也跟著涼一次,因為照這個節奏下去,別說望子成龍了,圖他個不違法亂紀就不錯了。
但是上天是公平的,學習上缺失的那一塊兒,總能從其他地方找補回來,段奕宏的人生轉機就在高一這一年。
當時學校舉辦了文藝匯演,學習不怎么樣的段奕宏在文藝這一塊兒卻有著不俗的天賦,所以當知道學校要求兩個班級必須出一個節目的時候,喜歡看電影又很會活躍氣氛的段奕宏自然就被老師選中做了班級匯演的負責人。
那一次,段奕宏和同學合作表演的《知識就是力量》的小品,就成了那次匯演中最有亮點的作品。不僅在本學校影響力不小,之后段奕宏帶著自己的“團隊”憑借這個小品參加了伊犁地區小品大賽,還獲得了二等獎和最佳劇本創作獎。
機緣巧合之下,這個小品被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的教授陳加林看到,其中段奕宏飾演的商販更是深得他心,于是這個教授當即就托人帶話給還在遙遠的新疆上高中的段奕宏,陳加林教授讓人告訴段奕宏,他在表演上很有天賦,應該報考專業的學校學習表演。
要知道,當時的段奕宏對表演并沒有多少了解,陳加林教授的話給了自己莫大的觸動。于是從那之后,學習表演就成了段奕宏的執念。
可是要把想法付諸行動是非常艱難的一件事情,而段奕宏遇見的第一個難題就是父母的反對。在父母的眼中,孩子長大以后學門手藝,然后祖祖輩輩那樣忙碌且平凡的過完一生才是段奕宏的歸宿。
但是段奕宏沒有聽從父親當伐木工或者木匠的安排,義無反顧的買了車票上了北京的考場之路。
從伊寧到北京,三千五百公里,坐完全程需要的6天6夜。那時候,段奕宏最沉重的行囊莫過于理想,除此之外沒有任何依仗。可是這次考試差點讓他折戟沉沙,老師對他的評價也不高,甚至是很低:“不夠高,不夠帥,文化課也不行”。
這對于一心想學表演的段奕宏來說,幾乎是莫大的打擊。考試結束之后,段奕宏到天安門廣場坐了一夜。這一夜,他思考了很多,反復做了心理建設,但是仍舊說服不了自己向父親妥協,成為一個木匠。
所以,第二年段奕宏又來到了中戲的考場中。有了上次的失敗,段奕宏這一次明顯有了經驗,也準備的更為充足,甚至為了能有一技之長,毫無舞蹈功底的小伙子竟然忍痛學了劈叉。練跳舞,把全身的肌肉都練到抽筋。
可就算這樣,段奕宏還是在三試的時候被刷。已經是第二次了,擱正常身上,有的那點兒信心不能說全都消耗殆盡,但也耗的差不多了。但是段奕宏偏不信再而衰,三而竭這個邪,所以第三年,面試的老師又見到了這個倔強的男生。
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三次不僅沒有“竭”,反而讓段奕宏終于得償所愿,進了這所國家最高藝術學府之一的門檻兒。通知書是收到了,而且還是以西北區總分第一的成績被中央戲劇學院94級表演系給錄取。但是高興之余另一大難題又來了:學費。
段奕宏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每天都為了微薄的工資在擁擠的工廠里上班、下班日復一日,后來父親從工廠下崗(又說是退休),只能靠著給人看大門維持一家五口的生計。這樣的家庭,和富貴真沒什么關系,所以當得知段奕宏的學費數額時,一家人的喜悅之情瞬間就被偏寒的困境沖散了。
具體多少錢不知道,但是之前一檔名叫《青春同學會》綜藝中請來了胡靜、梅婷他們那一屆的同學們。其中陳明昊帶的學生證里夾了一張學費收據,96年中戲表演系的學費第一年是一萬,之后是每年6千。而比他們早上2年,94屆的學費自然不會差太多。
要知道,這可是在二十多年前,一萬塊錢的意味著什么,而彼時段奕宏父母兩人工資加起來也不夠500。
為了湊夠學費,段奕宏每天都去工廠洗蘋果,但是一個月下來也才賺到40塊。段奕宏就是在這種條件下,磕磕絆絆的湊到了學費,躊躇滿志又略帶不安的進了學校。但是進入學校之后,之前有的自信幾乎全被擊碎。在學校的頭兩年,應該是段奕宏最痛苦的兩年。他的痛苦幾乎全部來源于自卑。
就像之前老師說的那樣,他不夠高不夠帥,剛進學校那一年段奕宏一米七六,雖然不算低,但是別忘了,他所在的地方可是中央戲劇學院,最不缺俊男美女的地方。就連段奕宏自己都說,站在同學里邊,是拉低平均值的一個。
而他后來再提到那段歲月,說的最多的詞,也是自卑。而且中戲還有一個甄別期,如果有兩門分數掛科,就會慘遭退學。
所以本就自卑的段奕宏每天都活在焦慮當中,生怕自己一個不慎掛科被退學。正是由這種強烈的危機感,讓段奕宏每次成績都名列前茅,而他也都會把成績單寄給父母,讓他們欣慰。為什么不當面給家人看呢?因為大學四年,為了省車費,段奕宏春節沒有回過家。
可是在私底下,自卑至極的段奕宏又和大家格格不入。自己是小地方來的,同學們不是北京本地人就是其他城市來的。曾經段奕宏也想消除自己與被人身上的那種明顯的差異,于是他也學著北京人喝可樂,吃煎餅,但終究是一個模仿者。
北京是喧囂的,但當時的段奕宏是喧囂之下的一座孤島,有同班同學說過,大學四年沒有聽見段奕宏大笑過。直到后來,他才在采訪中表示過,當時的痛苦甚至讓他想過輕生。但這時候有個人出現了,此人便是陶虹。
陶虹是這個班的班長,在成為演員之前陶虹是北京花樣游泳隊的一名運動員,對于集體生活非常習慣,而且對北京這座城市也不陌生。而在進入中戲之前她就已經憑借在姜文那部符號性的經典之作《陽光燦爛的日子》中有非常出色的表現。
所以當時的陶虹和段奕宏截然相反。她活潑、開朗、善于交際,像陽光一樣給足了身邊人能量,而被照顧大的人,其中就有段奕宏。
剛到學校的時候,段奕宏的普通話說不是很好,帶有西北口音,所以每天早上就操場練發勝,陶虹跑步從他身邊過的時候,總會學著段奕宏的口音逗他。
但是在沒人想跟段奕宏排戲的時候,也是陶虹主動提出和段奕宏一起。排戲的時候,兩人也會因為意見不和爭吵,但吵著吵著就吵出了中戲表演史上首個滿分作品。
陶虹對段奕宏的照顧不僅在學業上,也在生活中。有次陶虹給了段奕宏一個芒果,但是內陸來的段奕宏并別說吃了,見都沒見過這種熱帶水果,所以無從下口。見到這種情況的陶虹直接拿過來非常仔細的給芒果剝好皮,但是段奕宏沒想到里邊還有核,一口下去硌牙了。
平時總是嘻嘻哈哈的陶虹,這一次卻沒有笑他,讓他感覺到非常溫暖。冬天的時候,怕段奕宏冷,陶虹還給段奕宏買了一床電熱毯。
對于這樣一個長得好看,又體貼善良的女生,想不喜歡上才難吧?但是喜歡上陶虹的段奕宏卻沒有表白,因為他不敢。
大二那年,陶虹無意中知道段奕宏沒有回家過年,所以于是便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吃年夜飯。過了幾天,段奕宏給陶虹端了一鍋新疆的手抓飯,這是這個羞澀又自卑的大男生對喜歡的人的感恩。
但是這份暗戀終究沒有在合適的說得出口,后來陶虹有了徐崢,段奕宏也在拍戲的時候與演員王瑾因戲生情,喜結連理。所以當他當著媒體的面說“我暗戀的人在后邊,我們的陶虹”的時候,即便是不走心的看客們也看出了他臉上的認真。
但大家也都知道,也并不是想求點什么,只是為了給自己二十多年的暗戀一個交代而已。
而陶虹聽到后也調侃道“他不早說呢,錯過錯過”。
是的,就是錯過。如今的段奕宏早已不是那個自卑到不敢大笑的膽怯少年,現在的他已經被人說是最會演戲的影帝之一。
也敢對著鏡頭坦然的說出藏了20多年的秘密,雖然有遺憾,但所幸兩人現在都有了非常美麗的人生,這樣就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