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自從千古一帝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后,以后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將統一天下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建立穩定的政權,維護中央集權統治。元朝和清朝一樣,都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但是到現在為止,為什么我們很少看到元朝題材的影視劇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元朝建國的時間從忽必烈定國號元開始僅僅只有98年。與同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清朝相比所經歷的時間就顯得比較短,在進行拍攝時就會缺乏足夠豐富的題材。在當今社會中,很多的影片都是商業片都是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而元朝的歷史題材比較的單一,在很大程度上就無法吸引到觀眾,那么就無法帶來相應的利潤,這對于影視公司以及演員來說都是無法接受到事情。所以,元朝建國時間是影響拍攝影視劇的原因之一;
其次,元朝是從馬背上奪取天下的,不注重對歷史的記錄。我們都知道在拍攝歷史影劇時都需要以歷史為依托,不得夸大、歪曲歷史,否則就會對我們產生許多的不利的影響,影響到我們歷史的了解,不利于培養后代的正確的歷史觀。因此,史實的記錄對于拍攝影視劇是非常重要的,否則所拍的影視劇就會缺乏真正的靈魂,很難真正的吸引到人,導演導起戲來也會非常的艱難,要想達到利益最大化就需要情節足夠吸引人,足夠的優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起到傳承歷史文化的重任;
其三,元朝建立之后實行的種族歧視政策。元朝建立之后,從心里是瞧不起漢人的,實行"四等人級制度",依次分為蒙古人、色目人(除了蒙古人以及漢人之外的其他民族)、漢人、南人(當時南方的人都統一稱其為南人,其主要原因就是南方是元朝最后統一的地區,元朝統治者可能是仇視南方政權的頑抗,才將其定位最低等的吧)。而從馬背上奪取天下的蒙古族自然而然的將自己作為第一等人來看,為了最大程度的維護自身的利益,統治者都在盡可能的實行種族歧視和隔離政策。雖然,忽必烈積極的推行漢化,但是蒙古族的驕傲思想根深蒂固,顯然不可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等級制度和種族歧視不僅影響到很多人命運與前途,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元朝的統治。如果導演拍攝元朝的影視片,那么就必然會涉及到種族的問題,引來很多的敏感的話題,這對于整部劇來說是非常不利的,特別是在今天全國大統一民族大團結的情況下,涉及種族歧視的話題可能連審核都是無法通過的,因此,導演了為了影視劇的收益顯然不敢冒險;
其四,我們對于元朝的認知非常的有限。除了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國)和忽必烈(元朝的建立者,定國號元)之外,我們對元朝其它的相關的史實人物知之甚少。如果拍攝元朝的影視劇了解的人比較少,那么就無法與大眾達到共鳴,或者影響到大眾的接受,對于追求經濟效益的商業影視片來說,顯然不可能讓這種情況出現,導演為了收視
率也定熱不會冒如此大險;
其五,受拍攝經費的限制。對元朝歷史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元朝時常處于戰爭的狀態,如果進行拍攝那么所需要的的經費是巨大的,因為元朝是馬背上的民族,即使進行拍攝那么也不可能是宮廷劇,只能是戰爭片,拍攝時所需的道具以及各種服飾都需要大量的經費來支持。清朝的影視劇雖然很多,但是我們不能看出,基本上都是宮廷劇,就在那幾個屋子里轉來轉去,所需要的經費就會比較低。因此,在無法保證收視率的前提下,導演顯然是不愿意也不可能會花費大量資金與拍攝元朝的題材的影視劇;
其六,元朝統治中中原的的時間較短,并且重武輕文。蒙古族的勇士都是崇尚力量的,只有足夠的武力,才能得到足夠的尊重。所以很多的武將是看不起的文人的,雖然統治者忽必烈一直推遲漢化,但是都沒有取得較大的成效。針對這種情況,文人得不到足夠的尊重,那么對于元朝的相關史實就會缺乏相應記載,除此之外,在元朝統治中原98年這一段時間里,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就高達上白起,統治者為了鎮壓這些起義,也沒有多余力量組織編史,這是導致元朝史實記錄少的原因之一;
最后一個原因就是目前人們很難尋找到元朝皇親貴族的陵墓,這對于影視劇的拍攝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礙與限制。
例如,就拿一代雄主成吉思汗來說,他的陵墓至今都是一個謎,具體的位置都無法得到有準確的定位。同時,元朝蒙古族人充分的發揮了馬的作用,無論是皇親國戚,還是普通百姓,在他們死了之后,都會用馬將他們的墳墓踏平,這樣別人就很難尋找他們墳墓的蹤跡。并且,元朝的統治者為了確保自己的陵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他們在很多情況下都會將參與修建陵墓的人處死,就減少了墳墓暴露的可能性。這也許也是他們作為蒙古族人的驕傲,就是死也不愿意被后人所打擾,但這種做法卻給我們了解元朝歷史提高了難度。
元朝的疆域在我國歷史上是空前強大的,但這是因為統治者沒有認識到物極必反這個道理,導致了元朝在中國歷史上匆匆而散,從定國號元到撤出中原地區僅僅只有98年,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可以說是曇花一現。
現在大家知道真相之后,已經清楚的知道為什么疆域如此寬廣橫跨亞歐大陸、戰力如此之強的元朝,為何沒有導演敢拍成影視劇的原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