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優酷獨播劇《愛我就別想太多》引起人們廣泛討論,大多圍繞這對熒幕CP有多不搭,生硬的廣告植入,雷人的劇情設定而展開。今天我們借著這部劇,來聊聊中國影視劇,尤其是電視劇,依靠什么來盈利,為什么會有如此之多的廣告植入。
劇照
這部劇在豆瓣評分低到3.4分,基本上屬于爛作。故事大概講述了一個億萬富翁李洪海(陳建斌飾)認為他身邊所有追求他的女生都是為了他的錢。為了追求到純潔的愛情不依靠其財富,他選擇假裝成包子鋪老板對設計師夏可可(李一桐飾)展開追求的故事。對于劇情我們就不做評價了,相信大家有目共睹,關鍵是每隔兩分鐘就冒出來的某某醫美,某某飲料特寫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第一個問題是:為什么廣告商偏愛植入式廣告?植入式廣告的優點就是因為其嵌入到了故事劇情中,通過故事人物角色的他口來傳遞產品的價值,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容易使消費者產生認可并且信賴的心理。這是廣告商偏愛植入式廣告的首要原因。
其次,植入式廣告如果同劇情匹配良好,會有奇效。我們熟知的大力水手,總是在吃完菠菜后獲得強大的力量,實際上這便是在為其贊助商菠菜廠做廣告,并且起到了很好的傳播效果,重要的是,我們似乎沒有感覺到廣告植入的痕跡。
大力水手吃菠菜
因此,我國影視劇廣告植入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植入生硬,頻次過多,廣告凌駕于劇情之上等。通過前面的例子我們知道,廣告植入并非我國獨有,運用的好同樣會有奇效。
除了這一點,我國影視劇廣告植入問題與影視劇的收入來源相關。我國影視劇收入來源包括電視臺版權收入、網絡版權收入和廣告收入等,而其成本主要包括演員片酬和IP版權費用等。以前因為過高的演員片酬會使得制作商更加渴望通過廣告收入來迅速收回成本,而優質IP的匱乏也提高了影視劇的制作成本。
反觀國外,其收入來源大致同國內相同,但是卻是在比重上有顯著區別,國外通過高投入產出的優質影視劇往往會有不錯的收視率,這會使得片廠在版權收入具有較大話語權。還有,營收結構健康的流媒體近年來在美國崛起,以網飛為首的在線流媒體服務商,通過產出優質內容而以會員付費為主要營收,這必然導致其對內容質量的嚴格把控。一個更為明顯的趨勢是,網飛自己作為制片商在把控上游的產品質量,來獲得更多的付費會員。
美國流媒體巨頭網飛CEO Reed Hastings
事實上,正是這種以內容為導向的影視產出模式,提高了優質內容的傳播度,最終往往還能帶來更高的廣告收入。而國內,在付費會員尚未達到片廠的盈利要求時,無法激勵其改善內容產出模式,往往進一步惡化了內容質量。
至于如何改變國產影視劇的窘境,也無非是擴大付費會員數量改善盈利,同時通過加強內容制作已獲得更高的觀眾認可才是其可持續發展之路。但具體路徑如何演進,也就與我無關,選擇靜觀其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