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劇《錦繡南歌》接著#秦昊爬山#的熱度風風火火地開播了。
秦昊帶著李沁去爬山,這個充滿想象力的神奇組合,讓小印又糾結又期待地追起劇。
劇情測評:大女主套路戲,制作上不出奇也不是一無是處。
拋開這些客觀因素,小印發現一個現象,近年來以南北朝歷史背景的影視劇越來越多。
NO.1
南北朝影視劇為何突然井噴?
歷數南北朝的影視劇,近五年的產量一舉超過以往數十年:
《鳳凰無雙》、《蘭陵王》、《楚喬傳》、《蘭陵王妃》、《獨孤天下》、《陸貞傳奇》、《錦繡未央》、《瑯琊榜》、《花木蘭傳奇》、《鳳囚凰》……
為什么南北朝突然成為影視劇的新寵?
其實并不是無跡可尋。前些年,古裝劇的歷史背景常集中于秦漢唐宋元明清。
無論是歷史課本上,還是演繹小說,大眾對這些朝代都一定的基礎了解,再加上影視劇的狂轟濫炸,觀眾對這些作品形成審美疲勞,并且極為考究挑剔。
進擊的制作方們一方面絞盡腦汁推陳出新、一方面精益求精完美還原;否則一個疏漏就會被拿著放大鏡的網友們噴得體無完膚。
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民國軍閥這三段混亂無序、又陌生的時代的一片藍海就被盯上了。
誠如饒宗頤先生于《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所呈現出的那樣,宋代史學撰述所圍繞之“正統”脈絡大成,宋初大臣們一頓唇槍舌戰,便將五代十國這段歷史從合理性上給剔除出去了。
而中國古代,恰有后代為前代修史之傳統,五代十國合理性沒了,史料容量自然就遠不及它,所以到了現在,眾人對五代十國間發生了什么仍舊十分模糊。“世界觀”殘缺與生疏,也就難以讓編劇們有完滿的發揮,大概只能避之不及了。
民國軍閥混戰時代又是審查敏感的災區,加之民國受外辱之劇烈,也不是古裝題材,無法令人有時代斷層的抽離感,并非大眾可直面的慘痛。
魏晉南北朝成為了其中的最優解,國家興亡、英雄美人輪番登場、各大勢力各民族群雄逐鹿,混亂的歷史脈絡,滋生神秘的色彩與充分的創作空間。
若有清宮劇上線,觀眾可以上至生平習俗,下至配飾妝容,甚至找出可考的圖像,按圖索驥,一一分明;
但南北朝,你可以寫亡國公主的復仇、帝王將相的功勛,乃至廣征面首的公主、女子為相的傳奇、蘭陵王的情感故事,觀眾都會覺得容易接受。
哪怕鳳囚凰中山陰公主頂著縫紉機頭出現,于正拍出幾篇似是而非的史料,大家也沒有辦法辨認真假。
說到此處,不了解的人根本想象不到南北朝的精彩之處,小印陪大家一起來梳理一下。
NO.2
一口氣擼明白亂世中的亂世
魏晉南北朝的歷史演變,就是按照起名的順序進行的。
首先是魏朝,始于東漢末年三國的魏國。但在魏國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司馬氏權傾朝野。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后來司馬昭之子,司馬炎篡權即位,改朝換代,建立西晉。
西晉建立后,內亂不斷,黨派之爭、皇室爭權……
胡人借由“八王之亂”引發內地混亂,建立了五胡十六國,史稱“五胡亂華”。
憶昔永嘉際,中原板蕩年。衣冠墜涂炭,輿輅染腥膻。
五胡亂華迫使瑯琊世家王氏和皇族司馬氏,帶領大量北方士族衣冠南渡,建立東晉,揭開了南北對峙的序幕。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魏晉時期,“王謝”等世家大族是朝堂的主要力量,施行士族政治。
“王與馬,共天下”便是講瑯琊王氏與司馬王室勢均力敵、并駕齊驅。
前秦統一方,揮師南下,陳郡謝氏的謝安等人,以八萬北府兵勝八十萬秦兵,史稱淝水之戰。
東晉存英豪,秦地失治安。
淝水之戰,是從魏晉時代進入南北朝時代的轉折點。
東晉統治集團的矛盾逐漸激化,王謝世家遠離中央,龍亢桓氏叛變篡晉,后被劉裕剿滅,劉裕趁勢建立宋朝。
從此,南朝成為由四個漢族王朝建立的王朝統稱(宋、齊、梁、陳),而北朝則是鮮卑族建立的政權的集合(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等),合稱南北朝。
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這句流傳千古的詩句中,寄奴是劉宋開國皇帝宋武帝劉裕的小字,以寒門庶族之身創立王朝,這是南朝之始,也是寒門崛起、平抑世族勢力的開端。
《錦繡南歌》以劉宋為背景,彭城王劉義康當朝理政,斗奸佞士族,開盛世華章。
在歷史上,彭城王劉義康是個什么樣的人?
【身份】:開國皇帝劉裕第四子。
【功績】:輔佐兄長宋文帝劉義隆開創元嘉之治。
【結局】:權傾朝野,受猜忌造反,暗殺賜死。
彭城王輔佐宋文帝,宋文帝被兒子造反,兒子再被弟弟推翻……
高密度的政變導致君主在一次次的政變中越來越多疑,皇室的內部爭斗貫徹到劉宋王朝的滅亡。
劉宋存續59年滅國,又經歷齊國、梁國、陳國,分別僅存23年、56年、32年,為北朝所并。
南朝積弱,除了皇室內亂之外,也與軍事制度有關。
東晉為應對前秦的威脅,創立北府兵,后成為南朝軍隊主力。
府兵,就是職業軍人,戰斗力自是強勁。但自北府兵相繼損耗之后,南朝皇室不得不依靠邊境豪族與寒微武人來支撐軍政大局,也使得很多寒門得以崛起。
南方王朝更迭,北方則不斷在分裂和統一的邊緣徘徊。
五胡十六國后就是北魏時期。淝水之戰后,戰敗的前秦四分五裂,被北魏拓跋氏替代。
在北魏末年,皇室貴族驕奢淫逸,激發六鎮起義。
將領高歡與宇文泰各自擁立皇室,分裂成兩個朝廷東魏和西魏,而后雙雙篡位,分別建立北齊和北周。
當時東魏(北齊)實力更強、占據中原河北富庶之地,西魏(北周)內部軍閥割據,宇文泰擴充兵源,設置了八柱國、十二大將軍的組織結構,逐漸形成兵民分離的府兵制。
最終,北周戰勝北齊吞并成為一個國家,奠定了隋唐時期軍事管理府兵制的基礎制度,也打通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大一統的政權更替譜系。
NO.3
亂世出才子?亂世出玄學?
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最混亂、最苦痛的動蕩時代,然而在文學藝術史上卻是極自由、極解放、極富于智慧、極濃于熱情的一個時代。
南朝時期的建康城和同時期的古羅馬城并稱為“世界古典文明兩大中心”,以建康為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類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從主流思想來看,漢末儒學信仰危機的加深和腐朽經學束縛的沖破,把魏晉思想引向了玄學。
社會的動亂,以及佛教傳入中原不斷演化,經書逐步被翻譯傳播,佛教成為人們精神的皈依。
玄學與佛學相互融合,常見兩派人物相互注解談玄,形成一股風氣,可以用建安風骨、王謝風流來描述。
東漢末年至魏,建安七子為代表的建安文學興盛;
晉朝,竹林七賢繼承了建安風骨,備受推崇;
至劉宋,元嘉三十年文治,三國志、世說新語編纂大成,可謂反映當時社會風氣的百科全書,而后,齊國竟陵八友也是官方認證的文人集團。
《世說新語》的編纂成書,顯示皇室對魏晉風流的喜好和社會各層人士對魏晉風流的追慕。
魏晉風流指的是當時名士們所具有的那種率直任誕、清俊通脫的行為風格。
飲酒、服藥、清談和縱情山水是魏晉時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動亂的年代,新興門閥士夫階層社會生存處境極為險惡,同時其人格思想行為又極為自信風流瀟灑、不滯于物、不拘禮節。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謝靈運等留下的文學造詣極高的詩作,就是那個時代士人的精神坐標。
政治上無法實現抱負,名士們超越倫理名教,寄情于自然,促生山水詩、山水繪畫等的發展。
同時,與榮位權勢相關的儒家功利文化,成為與玄學對照的俗文化。
當時,謝安高臥東山隱居至四十余歲,后因其弟兵敗被廢,為家門計,出山擔任大將軍桓溫的司馬。
桓溫問謝安一味草藥為什么有小草和遠志兩種稱呼?
名士郝隆應聲答道:“在山中叫遠志,出山就叫小草。”譏諷謝安高臥東山,素而遠志,但出山卻只當一個小小的司馬,可見當時社會風氣。
但從另一個角度,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魏晉時期實行九品中正制,士族達成對知識和官員的壟斷話語權。
文學興盛之下,難掩好玄談、好風評的清高習慣,盛行談玄、空談,佛道興盛不利于將領和軍事的培養。
隨著北方民族融合,鮮卑王族漢化運動興起,新的制度逐漸完善,南朝陷入死胡同的陳舊制度自然走向消亡。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混亂的世道里有英雄美人,故事層出不窮,為影視提供了絕佳的舞臺。
當然,在小印心中,更希望能看到更多的歷史演義,而不是依托歷史背景的架空偶像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