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格電影的上一篇文章《霍元甲和三國春秋,內地引進的第一部港劇之謎》,小格探討了《霍元甲》和《三國春秋》這兩部內地早年引進的港劇。在那篇文章的留言評論區(qū),網(wǎng)友們除了回憶1981年廣東電視臺以粵語原音播出的《三國春秋》,還有人提到了《三國春秋》之后另一部在廣東臺粵語播出的港劇《民間傳奇》,這又引起了我的興趣。對我來說,《民間傳奇》同樣是一部我沒看過且第一次聽說的港劇。
經(jīng)過在網(wǎng)上查找關于《民間傳奇》的資料后我了解到,《民間傳奇》是一部香港無線電視出品的古裝單元劇集,全劇總集數(shù)大約有150集。此劇于1974年11月4日在香港首播,一直播出到1977年結束。《民間傳奇》這部劇的內容圍繞多個著名戲曲、小說、傳說等故事,而主題音樂為《得勝令》。1982年,無線電視又再制作了10集的《新民間傳奇》。《民間傳奇》的監(jiān)制是鐘景輝等人,鐘景輝是老牌制作人,他也是《三國春秋》的監(jiān)制。為什么說《民間傳奇》監(jiān)制是鐘景輝等人,因為《民間傳奇》里的故事眾多,鐘景輝并沒有參與全部監(jiān)制,但是最早的幾集監(jiān)制都是鐘景輝,與他搭檔的編導是梁天。之后幾年的《民間傳奇》監(jiān)制則有鐘景輝、梁淑怡、王天林等人,編導則有梁天、王天林、招振強等人參與。
《民間傳奇》最初主要是以一集完的民間故事為主,片中也無插曲。如1974年的《三司會審玉堂春》、《獅吼記》、《十五貫》等。從1975年開始,《民間傳奇》的單元劇在維持一集的基礎上,也開始出現(xiàn)了多集。發(fā)展到后來,故事越來越長而且甚至改編不少家喻戶曉的戲曲故事,插曲也隨之增加,獨立出唱片。這部系列劇集除了在香港反應熱烈,還賣到東南亞播映更加掀起熱潮。例如1975年由汪明荃與鄭少秋主演的《紫釵記》有四集,同年由汪明荃主演的《紅樓夢》有五集。而1976年由夏雨、黃淑儀、關聰主演的《倫文敘》是一集,同年由關聰、石堅、森森、江濤主演的《陌路緣》也有五集。1977年由鄭少秋、李琳琳主演的《江山美人》則有六集。
在這里附上無線電視《民間傳奇》系列各劇集的目錄年表,資料來源于網(wǎng)絡,僅供各位港劇迷參考。
1974-1977年《民間傳奇》
1974年:三司會審玉堂春(1集)、獅吼記(1集)、陳御史巧勘金釵鈿(1集)、醉打金枝(1集)、十五貫(1集)
1975年:呂蒙正(1集)、拜月亭(2集)、金葉菊(5集)、花田錯(1集)、畫皮(2集)、釵頭鳳(1集)、敗節(jié)樓(1集)、聶小倩(1集)、殺狗記(2集)、紫釵記(4集)、趙五娘(4集)、洛神(4集)、風塵三俠(2集)、蘇小妹三難新郎(1集)、雙喜臨門(1集)、三看御妹(1集)、劉知遠(2集)、焚香記(1集)、四進士(2集)、陸廚休妻(1集)、秋翁遇仙記(1集)、賈昌報恩三休妻(1集)、鏡花緣之女兒國(1集)、喬太守亂點鴛鴦譜(1集)、選婿記(1集)、香羅帶(1集)、碧玉簪(1集)、荊釵記(2集)、妙賊我來也(1集)、女駙馬(1集)、鳳還巢(1集)、蔣震卿片言得妻(1集)、滕太尹鬼斷家私(1集)、望江亭(1集)
1976年:四杰傳之三笑(4集)、四杰傳之王老虎搶親(1集)、四杰傳之畫箱姻緣(1集)、岳飛(1集)、步飛煙(1集)、珍珠塔(1集)、寶蓮燈(3集)、繡襦記(1集)、西廂記(3集)、有道棄妻(1集)、牡丹亭(1集)、關漢卿(1集)、陌路緣(5集)、拉郎配(2集)、宋景詩(2集)、假皇帝(1集)、碧血揚州(2集)、煉印(1集)、是我錯(1集)、魯班師傅(1集)、解珍解寶(2集)、女秀才(1集)、怪盜一枝梅(1集)、喬老爺上轎(1集)、鴛鴦淚(1集)、青鳳(1集)、棋局姻緣(1集)、錢秀才錯占鳳凰儔(1集)、搜書院(1集)、竇娥冤(1集)、倫文敘(1集)、蘇武牧羊、林沖(1集)
1977年:毒親夫(1集)、金玉奴(4集)、帝女花(5集)、江山美人(6集)、梁山伯與祝英臺(5集)、嫦娥奔月(1集)、魘(1集)、龍虎會(1集)、賭場煞星(1集)、牡丹仙子(1集)、陸判(1集)
1982年《新民間傳奇》
顛鳳狂龍(5集)、韓嫣翠(5集)
上述《民間傳奇》所包含的單元劇中,其中《倫文敘》、《紫釵記》、《陌路緣》等幾部廣東臺曾以粵語原音的形式播出過,具體播出時間大約在81年-83年,因此這些劇也算是內地最早播出過的一批港劇。有網(wǎng)友在我的上篇文章留言里還提到,當年廣東臺播出的《民間傳奇》里有一部分是關于水滸林沖的故事,劇名叫《逼上梁山》,其中林沖的扮演者是演過《霍元甲》的黃元申。于是我又根據(jù)這個線索去網(wǎng)上查證,結果發(fā)現(xiàn),黃元申當年確實在無線旗下演過一部關于林沖的電視劇集,那部劇的名字叫《逼上梁山》共有十三集,只是這部劇集無線并沒有把它歸入《民間傳奇》。不過,作為早年無線當紅小生的黃元申也曾主演過兩部《民間傳奇》,一部是《蘇武牧羊》(飾蘇武),另一部是《嫦娥奔月》(飾后羿)。
麗的電視的《三國春秋》和無線電視的《民間傳奇》這些早年港劇,它們代表著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港劇制作水平。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這些港劇,制作水平顯然無法和后來的八十年代港劇相提并論,無論是劇中的人物化妝還是服裝道具以及制作理念。雖然這些老港劇給人一種粗糙樸實的感覺,但是這些早期作品見證了港劇發(fā)展的初期歷程,如果您想了解最早期港劇的風貌,可以嘗試去看看這些古老港劇,相信一定會帶給您一種不一樣的感覺。
好了,這次先寫到這里。各位喜歡經(jīng)典港劇的朋友,關于內地最早引進和播放過的港劇,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