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今年最紅的綜藝,非《乘風破浪的姐姐》莫屬,芒果臺不愧是最會做綜藝的,節目本身的立意就很有爆點,播出之后更是每一期都有吸睛的點,穩穩地占據著熱搜榜。
相比浪姐,同樣是芒果臺出品的另一檔綜藝,《巧手神探》,看上去就太不夠紅了。
可是,為了這檔不夠紅的綜藝,參加節目的肖央,真情實感地寫了一萬字的感言,只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些“了不起的巧手們”。
《巧手神探》的重點,是手工匠人們的原創手作,即“巧手”,明星們的加入則為節目增加了趣味性,他們擔任“神探”,每一期要在不同情景中甄別出巧手的作品。
不但有明星,而且還是非常均衡的來自不同領域的明星:話題度很高的Angelababy,在黑馬電影《誤殺》中演過夫妻檔的實力派演員肖央和譚卓,男團選秀明星、R1SE的C位擔當周震南,芒果臺主持人杜海濤,還經常會有飛行嘉賓掉落,如沈夢辰、張萌、王鷗、袁姍姍、王彥霖、尹正、陳學冬等。
明星們通常要分為兩個陣營,一邊是甄別手作、與巧手敵對的“神探”,另一邊是混在神探隊伍中幫助巧手的“臥底”,所以在甄別手作的過程中,雙方是明里暗里都在對抗的,比如肖央與杜海濤的“臥底兄弟”幾乎每期都要被懟,比如譚卓被其他人懷疑為“臥底”,幾乎也是家常便飯。
可盡管有這么多明星加入,而且節目的很大一部分時長都是在展現他們“破案”,節目的重點,依然還是巧手及他們的手作,明星之間的互懟,也都是非常有趣的插科打諢,沒有絲毫的火藥味兒,而當明星遇到巧手,更是一團和氣,一方謙虛講解、另一方傾聽膜拜……
實在是我看過的最和諧的綜藝之一了。
或許,看多了節目組沒有矛盾也要制造矛盾的綜藝,觀眾對這樣沒有“爆點”的綜藝已經提不起興趣,可是,也正是因為節目組專注節目本身、而沒有利用明星來制造話題度,我才想說,相比芒果臺出過的那么多爆款綜藝,這檔顯得有點冷門的寶藏綜藝實在不該被錯過。
看了這個節目,我才知道,原來,西紅柿汁,可以是綠色的,
小小的一粒米上面,可以雕幾百個字,
我們平時吃的面包,也能像翻糖工藝一樣塑造出各種各樣的東西,
折紙,原來可以通過數學計算的方式來精確折疊出令人嘆為觀止的形狀,
樂高,原來可以拼出真的能開動的汽車,
看節目的時候,總是忍不住發出驚嘆:這也可以?
擁有無限的想象力、靈活的巧手,以及愿意沉淀下來反復鉆研嘗試的精神,這個世上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成為匠人手下的藝術品。
來參加節目的神探,我個人認為可以將其分成以下幾類:
第一類,傳承和發揚民族文化、傳統文化的非遺文化相關工藝,如古物修復、裝束復原、微縮手作、木質機關、甲胄、蛋雕、布依族藍靛染織、剪紙、蘇繡等等。
?
這些看上去仿佛非常專業,離我們很遙遠,我們都知道,這些傳統的手工藝正在漸漸消失,可是又有多少人,愿意潛心去學習去傳承呢?
《巧手神探》讓我們看到,真的有這樣一群令人敬佩的匠人,他們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專注于傳統工藝,一代一代薪火相傳,同時也讓更多的人,在他們的感染之下,愿意像他們一樣去發揚傳統工藝。
第二類,可以應用到影視等產業的實用工藝,如特效化妝、道具制作、動物仿生等等;
影視劇中經常看到最終的呈現效果,可具體是怎么做出來的,在我們普通人看來很是神秘,《巧手神探》讓我們看到真的堪比武俠小說中易容術的特效化妝,也讓我們知道影視劇中很多看上去栩栩如生的動物,原來都是“仿生”的,比如《陳情令》里那只可怕的大黑狗。
第三類,將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東西,用匠心和巧手變成工藝,如翻糖、拉糖、面塑、食雕、巧克力工藝、面包工藝等等。
誰平時沒吃過糖、沒吃過面食、沒吃過巧克力呢?
可那些在我們眼里只是食物的普通東西,在能夠坐得住冷板凳、連著幾天幾個月甚至幾年潛心研究和練習的匠人眼中,它們都是有靈魂的,只要加以雕刻,就能換上另一幅完全不同的模樣。
第四類,將科學引入到手工之中,如分子料理、折紙、魔術道具等等。
科學與藝術,看上去一個理性、一個感性,似乎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可是隨著時代發展,許多傳統工藝也會與時俱進加入新鮮血液,當手工的靈魂被包裹上科技的外衣,那簡直太帥氣了!
第五類,把自己的興趣愛好,或是生活中某些應用發現深度發展為“藝術”,如樂高、舊物改造、創意發明等等。
誰平時沒點興趣愛好,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真的將感興趣的事情發展成專業呢?
其實,無論是多么平常、多么簡單的事情,一旦當你投入十足的熱情與激情,甚至用一生將這一件事做到極致,那就一定會變得不平常、不簡單。
正如節目所說的,巧手神探、匠心無敵,這個世界有無限的可能性,人類的創造力更是有無限可能性,而我們真正見識到的還太少、太不夠。
雖然《巧手神探》已經收官了,但我希望,一定要有下一季、下下季……要一直一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