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請明星直播,簡直就是被詐騙。因為她們很多的數據和粉絲量都是造假的。”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作為本年度“最誠實”的藝人,葉一茜在經歷了一場直播帶貨總額不到2000元的窘境后↓
葉一茜選擇了全額退款給商家,不過退款之后品牌商家依然不滿意,選擇了公開此事。
品牌為什么不滿意?品牌負責人稱當晚直播間在線觀看人數近90萬,但是下單轉化率竟然不到10單。而第三方平臺檢測葉一茜的數據非常可觀,場均總銷量額為144.1萬,被品牌負責人指出她的數據注水嚴重。
這不是第一次明星直播被質疑數據造假了。前幾天,有商家曝光自家與小沈陽合作了一場直播賣一款白酒,當晚下單20多單,第二天一看退貨16單。
而根據小沈陽個人頁面數據來看,似乎水分也不少。
7月10日凌晨,作為當事人之一的葉一茜發文作出回應,她否認“直播銷量不佳”的事實,認為只是偶然事件:日后我會帶領團隊選品策略提升優化,以真心和用心為大眾撐腰,回饋優質產品給愛我的你們。
言外之意是選品問題,而不是主播銷售問題?
猶記得,在不久前央視節目《對話》中,主持曾問薇婭和李佳琦一個問題:“到底什么是主播必須具備的素養?”李佳琦和薇婭當時一致認為:對于一個主播來說,最重要的是專業。
近兩年,直播帶貨站上風口,先是薇婭、李佳琦等頭部主播脫穎而出,后有明星不斷試水,大都首戰告捷成績不俗。
越來越多的明星放下架子,進入他們早前曾瞧不上的直播行業。明星帶貨甚至形成了一股新潮流,看今年的各大電商618大戰,看銷售成績甚至成了衡量明星知名度的另一個標準,而直播帶來的高收入也讓明星趨之若鶩。
明星直播帶貨的收益來源主要是坑位費+ 傭金,以陳赫8269 萬元首秀為例,坑位費方面收入可達900 萬;傭金方面,普通類商品抽成為20% 、美妝類30% ,整體收益2900 萬。
而有藝人經紀透露,腰部藝人接一場品牌直播收入普遍是6 位數,比參加一期綜藝節目錄制的報酬要高,還能獲得相應的宣傳資源,這就導致了明星們一窩蜂的跑去做直播。
但是直播畢竟是一個新物件兒,興起的快,規則自然不到位。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今年上半年明星直播更是出現了井噴的趨勢,亂象很快浮現。
首先就是虛高的銷售額,“ 現在一場直播沒有好幾個億都不好寫新聞稿了?真以為東西那么好賣?”
“薇婭李佳琪覺都不睡打拼了四年,沒有輸給時間,輸給了吹牛。”這是前淘寶直播運營負責人的原話,他也因為這段話惹了不少麻煩。可惜看到的人不多,相信的人也不多,更多的商家是被明星光環晃瞎了眼。
在一個問題就是前面說過的專業問題,我認為直播“專業”應該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賣貨水平,一個是商品質量。看過李小璐直播么?首秀掙了500萬吧?她在直播間都做什么了?坐著當了一晚上花瓶而已,賣貨?那是別人的事兒~“明星背誦下來30個產品的直播信息,并且背誦下當天的直播腳本,是非常耗時的。一般明星做不到這一點,坑位費早就到手的他們會覺得,我屈尊來到直播間,已經做出了巨大犧牲,賣不賣得出去不關我的事。”
看過明星直播我們還會發現,他們所售賣的商品實用性和折扣力度并非最合適的,確切的說并非性價比最高的,價格最合適的。看過明星之后,不妨礙我們再全網搜索最低價格,貨比三家嘛。
商品質量問題的例子更多,明星常常是連自己賣的是什么東西都不知道就開始拿著稿子“念”直播,一款售價百余元的化妝品里邊含一克拉的鉆石粉、果蔬纖維素可以調理“堿化體質”“遠離癌癥,遠離疾病”,就差永葆青春活夠八百八了。不知道自己賣的是什么就算了,更有甚者連假貨都賣,被人戳穿后,一邊“哭得像個孩子一樣”,一邊碎碎念:“我也是被蒙騙了,真的,你們要相信我。嗚嗚嗚。”一轉頭該干啥干啥。
俗話說沒有金剛鉆就甭攬瓷器活,拿著鐵鑿子的明星們一鑿子下去敲了個動靜以后,就不知道咋辦了。依然拿陳赫的銷售來舉例↓
明星們習慣了被包裝后,打造劇本里的人物,叨b叨那是丑角干的活。而專業主播們則不同,為了帶貨,主播必須分享自己,表達自己,推銷自己,將其中雙向的實時互動發揮極致,勾起粉絲的購買欲望。當明星與主播相遇時,這種差距就很明顯了。
在“永動機”李佳琪面前,“一臉懵x的周震南、插不上話的朱一龍”看起來就像老師和小學生的區別。
6月15日,辛巴和快手電商代言人張雨綺合體帶貨,場中尷尬不斷,張雨綺離場后,辛巴向粉絲深深鞠了一躬,表示“今天是我辛有志直播生涯中遇到最坎坷的一次!”
這其中的差距,明星們真的不知道么?
“在首秀之前,沒有明星的帶貨數據做參考,商家有種賭徒心理。但凡首秀不行的,后面的二輪三輪一般招商都比較困難。”不止商家有賭徒心理,明星也一樣啊。首秀沖起來了,后面關注度高了,可以招到更多的商家,順便還宣傳了自己。而如果首秀狀況不佳,咱們還有別的工作可以保本不是?
那么首秀要怎么沖起來呢?那就得造點假了。一比一那都不算造假,這種造假很有可能是一比一百甚至一比一千一萬的。
不止首秀,二秀、三秀……八八秀可能都是一樣的。
但是話說回來,小沈陽這個業績還是有點虧的,很多時候明星帶貨也是要與媒介掛鉤的。自己在那吆喝卻沒人知道,效果自然更差,是舍不得花這個推廣費么?明星推廣自己,一方面是為自己做推銷,也是對商家負責任。
無論如何,直播帶貨方興未艾,準入門檻較低,又缺少相關規范和經驗,也就是說萬般變化只看個人能耐。但是明星們即便不為商家、平臺,只為自己的口碑和未來考慮,也應該加強責任意識,為消費者真正的帶來實惠,打造一個時尚、舒適的購物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