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上熱搜的熱播劇《小娘惹》小伙伴們看了沒?
由肖燕、寇家瑞主演新版《小娘惹》開播后便取得了收視率破1的好成績,還屢次登上熱搜。
新版的《小娘惹》有更精致的造型、比舊版多出14集,更精致的戲劇處理,但是卻出現(xiàn)了叫座不叫好的的情況,問題究竟出現(xiàn)在哪里?
(Facebook 圖)
新版的《小娘惹》翻拍自2008年新加坡新傳媒45周年的臺慶劇《小娘惹》(The Little Nyonya),兩部劇劇情上都是體現(xiàn)了原汁原味的娘惹文化。
整個劇組更是跨越了4600多公里,遠到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取景。演員更是在拍攝前學習了娘惹文化,但是為什么會被廣大網(wǎng)友批評呢?
今天小翼君就帶小伙伴們來看看,新舊《小娘惹》的差異以及帶你看看這個融合中國及馬來兩種文化的娘惹文化。
娘惹小科普
_
(土生文化館 圖)
峇峇娘惹(馬來語:Baba Nyonya或者Peranakan)又稱土生華人或海峽華人,是指15世紀初期到17世紀之間開始定居在馬六甲、印尼、新加坡、泰國和緬甸一帶的中國明代、清代移民后裔。
這些人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當?shù)伛R來人或其他非華人族群的影響。男性稱為峇峇,女性稱為娘惹。峇峇娘惹的聚集區(qū)主要集中在馬來西亞的馬六甲、檳城以及新加坡。
峇峇娘惹雖然遠離中國本土,但是繼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注重孝道、講究長幼有序,在文化習俗和宗教信仰方面十分“中國化”。他們把馬來人的語言、服飾和飲食習慣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
新舊《小娘惹》有什么不同?
01
選角
《小娘惹》在選角的部分保留了部分的舊演員與角色在舊版中飾演女主角母親天蘭的向云,“媳婦熬成婆”,終于從倍受欺壓的小老婆“成為了”在新版中飾演陳老太,再也沒有人可以欺負她啦!
(MYWOOH 圖)
《小娘惹》演員戴向宇(當時藝名戴陽天)時隔12年再次出演同一個角色,可說是山本洋介本介!新劇上播后,他馬上就引起了新馬各地舊《小娘惹》迷的熱議,24歲與36歲的顏值無異,讓不少網(wǎng)友笑稱“仿佛吃了防腐劑一般” 。
(MYWOOH 圖)
女主角雖演技佳,但是卻成為了這部劇被人熱議的角色。舊版中的菊香這個角色柔中帶剛,身世經(jīng)歷使她略帶苦相,而月娘則更堅毅,具有韌勁。
(MYWOOH 圖)
但新版的女主肖燕長相甜美,人物設定也更接近于現(xiàn)代偶像劇,甚至是有些許小燕子的影子,更加的活潑及古靈精怪的角色。在配音方面,舊版是采用演員原聲,而新版卻是用配音,少了南洋一帶的口音,也少了部分的南洋詞匯讓觀眾覺得有些水土不服。
02
調(diào)色
在舊版的《小娘惹》中,導演選擇的是歷史感強烈,偏向昏黃色的,帶出南洋早期的歷史感。新版則是使用中國偶像劇慣用的“美白磨皮濾鏡”。
(星洲日報 圖)
不少網(wǎng)友表示“毫無南洋風情”,更有新加坡的媒體直接指出娘惹作為中國與馬來人的混血,生活在東南亞地區(qū),膚色應該是偏黃的,并非如新版一樣的白皙。
娘惹文化
_
演員進組后,劇組也特地請來娘惹廚師和娘惹的禮儀指導,讓演員跟他們學習制作娘惹菜和娘惹禮儀以及學習了一些入門級的娘惹文化,如刺繡、烹煮娘惹美食,甚至還學習了馬來語和馬來班頓詩歌(Pantun)。
(MYWOOH 圖)
娘惹文化起源自15世紀初鄭和下西洋之際,600年的文化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文化豈是一兩天能完全掌握的呢?
相信小伙伴們對于娘惹文化也很好奇吧,就讓小翼君帶你看看基本的娘惹文化吧!
01
娘惹服飾Baju Kebaya
娘惹服飾分為很多種,其中劇中用的就是最廣為人知的baju Kebaya。
(Facebook 圖)
其實早期的峇峇娘惹一族,女生的傳統(tǒng)服裝其實是較為寬松的長衣(Baju Panjang),最原始的娘惹裝的上衣是長衣(Baju Panjang),長至腳踝,對襟、長袖款式,版型寬松。
后期隨著發(fā)展出現(xiàn)了娘惹Baju Kebaya。娘惹Baju Kebaya是在色彩艷麗馬來傳統(tǒng)服裝的基礎上改為修身的剪裁,加上鏤空設計還有極具中華文化特色的手繡法和鏤空法刺繡花紋。呈現(xiàn)了中國與馬來文化融合的一面。
(土生文化館 圖)
娘惹服飾的下裝,是馬來族非常喜愛的紗籠(Sarong)設計。紗籠的形狀類似于筒裙,較為寬松,穿起來方便舒適。娘惹會在挑選紗籠時是根據(jù)上衣繡花的顏色選擇適合的紗籠。
小伙伴們知道嗎,我們常看到·的新航空姐現(xiàn)在的服裝就是根據(jù)娘惹的Baju Kebaya設計的呢!
(土生文化館 圖)
娘惹珠繡鞋(kasut manek)是不是讓人覺得很熟悉呢?
沒錯,這就是從我們的繡花鞋演變而來的!
(土生文化館 圖)
在出席正式場合時,娘惹們必須穿著珠繡鞋(kasut manek)。珠繡鞋鞋面上的圖案由各色細小的珠子串成,工藝十分復雜。娘惹女孩自小便要學習制作珠繡鞋,成為準新娘的娘惹會在婚禮當天將自己親手縫制的珠繡鞋當作禮物送給公婆和新郎。
珠繡鞋不僅做法復雜細膩,手法還極為講究,因此需要耗費大量的心力和時間。制作一雙珠繡鞋,至少耗費3個月時間,價格自然也不菲。
現(xiàn)在一雙娘惹kasut manek價格都過百,真的老娘惹手繡的舊鞋甚至可以破千新幣(超過5000人民幣)一雙呢!
02
娘惹食物Nyonya Food
娘惹菜系是由中國菜系和馬來菜系合并而成的馬六甲菜肴,新加坡地道美食,傳統(tǒng)中國菜與以融合濃郁的馬來風味和印尼風味香料完美結(jié)合,融會了甜酸、辛香、微辣等多種風味,口味濃重,所用的醬料都由起碼十種以上香料調(diào)配而成。
(土生文化館 圖)
娘惹菜得名于制作食物的土生華人女性,以融合濃郁的馬來風味和印尼風味為特色,多使用香料和椰奶。
由于準備一道菜要使用多種不同的香料,為了能隨時烹煮出適合家人味口的食物,一般上,一個娘惹家庭的廚房里都會備有各種不同的香料,例如:小蔥頭、蒜頭、姜、南姜、山姜、香茅、香花菜(姜花)、辣椒、薄荷葉、亞參膏、峇拉煎、肉桂、蘭花、酸柑、班蘭葉……等等。
(Facebook 圖)
臼樁間的準備工作復雜,早期娘惹下廚多為消磨時,所以做菜的時間較長。這也是為什么劇中的菊香母女直接住在廚房旁。
娘惹菜雖然使用了大量的南洋香料,看起來和馬來菜或印度菜很相似,但味道卻有出入。例如亞參魚,看似咖哩魚,但味道卻偏酸及沒有椰漿,還能嘗到魚肉的鮮甜味,符合中餐強調(diào)原汁原味的理念。
(Google 圖)
03
娘惹瓷器Nyonya ware
娘惹瓷(Peranakan Chinese Porcelain or Nyonya ware),是19世紀中至20世紀初晚清民國時期、娘惹向中國景德鎮(zhèn)或江西省的私人瓷窯訂制的粉彩瓷器。
當時,東南亞馬六甲海峽一帶的土生華人從景德鎮(zhèn)專門訂制的一種粉彩瓷器,常被用于婚禮、壽宴、節(jié)慶等喜慶的場合。這類瓷器特色鮮明且風格統(tǒng)一,大量見于東南亞地區(qū)。
說到景德鎮(zhèn),小伙伴們一定會認為娘惹瓷是花瓶之類的裝飾品,但其實娘惹瓷更多的是家庭常用器皿,包括蓋盅、和合器、茶壺、茶杯、盤、碟、湯匙、帽筒、粉盒、溫酒器、香爐、香筒、蒸鍋、瓜子盒、托盤、肥皂盒、金魚缸、大水缸等。
特點
- 與中國陶瓷相比,娘惹瓷的色彩較濃郁,且內(nèi)外都有彩繪。大部分都采用亮麗的釉彩,使用濃郁暖色調(diào)色彩,以大面積的底色為主色調(diào),搭配幾種輔助色是娘惹瓷顯著的特色。
- 紋樣上使用的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裝飾呈現(xiàn)的是當時代的風尚,紋樣也反映出峇峇娘惹文化的思想特征。裝飾紋飾多為鳳凰牡丹圖,“鳳凰”有祥瑞之義,“牡丹”有富貴之義。
《小娘惹》叫座不叫好的原因
_
(MYWOOH 圖)
雖娘惹文化僅有600年的文化,但背后卻是5000年中華文化及千年的馬來文化。
雖然劇中文化特色基本上被很好的保留,但是娘惹文化對于中國觀眾來說注定是陌生的,文化上多多少少會帶有隔閡感,而這也是水土不服、叫座不叫好的最大原因。
近幾年改編的日劇、韓劇就已經(jīng)屢屢翻車,娘惹文化雖然起源于中國,但發(fā)展在馬來西亞與新新加坡,翻拍較難拍出原汁原味。
而在配音上,舊版的《小娘惹》采用演員的原聲,雖然新加坡式中文被吐槽咬字不清淅,但同樣這其實也是南洋“原汁原味”的體現(xiàn),新版雖然普通話足夠標準,但美中不足的是配音的聲音也失去原有的那種味道。
新版的《小娘惹》雖然被贊服裝、妝容都較為精致,色調(diào)也更為明亮,但是也是這個原因,讓觀眾覺得不符合劇情設置的戰(zhàn)爭年代。
《小娘惹》本身就是一部難度系數(shù)很高的挑戰(zhàn),這不止是一個娘惹的故事,背后更有南洋華人的歷史、飲食文化、習俗。
(MYWOOH 圖)
文化研究
_
高考終于結(jié)束了!不少小伙伴把《小娘惹》列入了高考后必補的追劇名單。
追劇的同時,是不是該開始規(guī)劃未來的升學了呢?
不少小伙伴們看了這部劇后會產(chǎn)生對娘惹文化的興趣,要往文化研究的反向發(fā)展?小翼君為你準備好了!
新加坡國立大學
東南亞文化研究文學士
Bachelor of Arts (Honours) in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入學要求:雅思6.5、 托福580
學費:SGD29,850/ SGD17,550
新加坡國立大學開設了亞洲學院,其中就有東南亞文化研究部,提供學士、碩士到博士的研究課程。
作為一所位于東南亞研究領域擁有最佳專業(yè)知識和資源的科系,新加坡的學士課程除了包含了東南亞文化研究,同時學生也能選修第二語言(印尼語,馬來語,泰語和越南語),最大程度地提高小伙伴們對于東南亞國家/地區(qū)的知識,更有助于小伙伴們未來的發(fā)展。
就業(yè)方向:東南亞研究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可以在在廣泛的領域及跨國公司中發(fā)展,這些領域包括法定委員會和政府部門,商務和旅游,新聞和其他媒體,教學,研究和學術(shù)界,公共關系,金融和市場研究,博物館,文化中心,藝術(shù)節(jié),藝術(shù)理事會,外交工作和國際組織(例如,援助機構(gòu),非政府組織和慈善基金會)。
倫敦大學
東南亞研究文學士
BA South East Asian Studies
入學要求:雅思6.5、托福580
學費:£18,630
BA東南亞研究(聯(lián)合榮譽學位)課程為期三年,在學習東南亞研究的同時,小伙伴們也能學習一門東南亞的語言,包括緬甸語,印尼語,高棉語,泰語或越南語, 同時開發(fā)東南亞語言的研究能力。
就業(yè)方向:根據(jù)歷年的數(shù)據(jù)畢業(yè)生在私營和公共部門從事各種各樣的工作。多國語言與文化的了解將成為畢業(yè)生未來在跨國企就業(yè)的優(yōu)勢。
尤其是在發(fā)展東南亞市場的跨國公司及打算到東南亞發(fā)展的小伙伴,在具有東南亞語言交流能力的情況下,具有絕對的優(yōu)勢哦!
《小娘惹》讓更多人了“發(fā)現(xiàn)了新文化“——娘惹文化,但是世界上還有千萬種文化在等著小伙伴們?nèi)グl(fā)掘、去進一步的了解!
對于娘惹文化及東南亞文化有興趣的小伙伴們,千萬別錯過東南亞研究這個專業(yè)。對于其他文化有興趣的小伙伴們也可以選擇就讀文化研究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