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紐約時報》報道,歐洲聯合腸胃病學在人體內已經發現了多達9種不同類型的微塑料。據悉這是首次確認人體已經被微塑料污染了。那人體內的這些微塑料的主要來源是什么東西呢?這些微塑料會對人體產生什么樣的不良影響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人體已被微塑料污染
10月22日,歐洲聯合腸胃病學發布一項最新研究結果。該結果顯示,目前人體已經被微塑料污染,存留在人體內的微塑料多達9種,大小在0.05-0.5毫米不等。這也就是說,這些微塑料比頭發絲還要細上好幾倍!據悉,在全球74億人口中約有近37億人口體內含有微塑料,也就是全球有50%左右的人已被微塑料污染,可見其數目巨大牽連甚廣。那到底為什么全球會有一半的人口被微塑料污染呢?人體內的微塑料來源是什么呢?
人體內微塑料危害及來源
據悉,從檢測的結果來看,人體內含量最多的微塑料是是聚丙烯(PP)以及聚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這兩種。相信大家對這兩種物質都很熟悉,常常在塑料瓶的底部出現。由于這兩種物質具有較高的耐沖擊性、耐摩擦性以及機械性質強韌而用于塑料瓶和塑料杯的制作。人體長期用這些塑料杯盛裝熱水,久而久之,這些物質就進入到人體體內,對人體造成了微塑料污染。這也就是說,人體內微塑料來源主要是來自塑料品和瓶蓋。由于此次在人體內發現的微塑料體積不大,污染濃度相對較低,因此不能確定微塑料對人類健康是否存在威脅,對人類的危害也尚不明確。
那么既然人體已經被微塑料污染了,而且已經知道了微塑料的主要來源的是塑料瓶和瓶蓋,那如何避免這類情況的發生呢?其實最好的做法就是盡量避免使用塑料瓶,該用玻璃瓶玻璃杯或者陶瓷用品。如果實在避免不了使用塑料制品,一定要挑選合適的產品。比如塑料瓶底部的標注,01代表pet,只適合裝暖飲或凍飲,最高耐熱70攝氏度;02代表hdpe,可耐熱110攝氏度;03代表pvc,是不能加熱的材料;05代表pp,耐熱130攝氏度,可放進微波爐;07代表pc及其他類,多用于奶瓶太空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