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吃一個雞蛋,是現代人最常見的一種生活習慣。俗話說,每天一個雞蛋,營養均衡又健康。日常食用的煮熟雞蛋蛋黃,大多是深黃色的,但是有時候,我們會發現有一些煮熟的雞蛋蛋黃有一層黑膜,出現偏綠發黑的情況。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蛋黃上的黑膜到底是什么呢?能吃嗎?吃了對身體有害嗎?如果你也有這些疑問,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蛋黃上的黑膜是什么?
蛋黃上的黑膜是雞蛋自身發生化學反應產物——硫化鐵。
很多人認為,煮熟的雞蛋蛋黃上出現一層黑膜,是因為雞蛋不新鮮的緣故,說明雞蛋已經變質,不能再吃了。其實不然,蛋黃上的黑膜并不是因為雞蛋不新鮮,而是因為雞蛋在煮熟的過程中,在沸水中呆的時間太長,從而引起雞蛋內部產生化學變化。
雞蛋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當長時間在沸水中加熱容易使其中的蛋氨酸分解,產生硫化物。當這類硫化物與蛋黃中的鐵離子相遇發生化學變化后,就會形成一層偏綠發黑發黑的硫化鐵黑膜。這也就是說,我們生活中見到的煮熟蛋黃中的黑膜,是雞蛋自身內部發生的化學反應產物——硫化鐵。
有黑膜的蛋黃能吃嗎?
可以吃。
蛋黃中的硫化鐵含量微乎其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有黑膜的蛋黃是可以吃的,大家不用擔心。
有黑膜地蛋黃食用后對身體有害嗎?
無害,但會影響人體對雞蛋蛋黃中含鐵的吸收。
此前網絡上有傳言表示,蛋黃上的黑膜對人體有害,但是據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所發布的文章來看,蛋黃上的黑膜“不影響食品安全”。這也就意味著,有黑膜地蛋黃食用后對身體無害。不過有消息稱,雖然蛋黃上的黑膜對人體無害,但是還是會影響人體對雞蛋蛋黃中含鐵的吸收。
以上就是今天關于蛋黃上的黑膜是什么、能吃嗎、食用后對身體有害嗎三個問題的相關介紹,雖然蛋黃上的黑膜對人體無害,但是為了身體更好的吸收雞蛋中的營養成分,還是建議雞蛋在蒸煮的時候時間不要太長,一般在5-7分鐘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