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如果愛,請深愛,如果不愛,請離開!還有一句話說:如果我們之間的距離有1000步,你只需走一步,其余的999步由我來走,這兩句話說出的故事是不一樣,第一句是雙方之間如果有愛的話需要好好地愛,如果沒有愛就不要糾纏,而第二句話則純粹就是單相思了,一個人只走一步,另一個人卻要走999步,這雙方的距離對等嗎?我們通常說,在愛情中如果你是付出得多的那一方,那么你就輸了,這樣的愛情大多也沒有好結果,愛情最好的表現是雙方深愛,熱戀------我們好好愛!
單位購置了一批愛心圖書,當石瑞文檢察長問我送到哪所學校比較合適的時候,“卜甲”兩個字幾乎是不假思索地從我口里蹦了出來。
這是為什么呢?
讓我一一道來。
2010年前后,有兩、三年的時間,我自覺精力充沛,求知欲特別強烈。恰好得了一些閑暇或者說是擠得出一些時間的緣故。便開始“泡網”。拼了命似的寫“博客”。每天下班后,就像農夫守著自己種下的苗兒一樣守著每篇博文的點擊率,希望它快快成長。也十分在意其他博友給的評論。有一天,一篇寫家庭教育的文章引起了《父母之道》的作者王秉德老先生的關注。
王老師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對“家庭教育”頗有研究。因我那篇教子文章的一些觀點和他產生了共鳴,我們成了好友。我得到了他的贈書。
王老師認為:中國的許多父母,都不懂得怎樣擔負起家庭教育的責任。學前期不懂家庭啟蒙教育。孩子送到學校后,與學校的聯系非常少,有的家長甚至把教育的責任完全轉移給學校。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已經“浮出水面”,應當盡快改變這種現狀。他還提出:必須從中學教育開始,就教給孩子“怎樣當家長”的學問。
他的文字,敲開了我記憶的閘門:十多年以來我接觸到的那些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一件一件像電影膠片倒帶一樣涌到眼前,展示它們的特點給我看。涌到我眼前來的,還有兒時父母對我的教育方式、我對女兒的教育方式以及兩個弟弟對他們的孩子的教育方式。這些個案我都進行了審視。我還撥打了幾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家長的電話,詢問家長們一直以來的教育方式。通過檢索網絡,看了網絡報道的許多個青少年犯罪個案及犯罪原因分析。知道很多案件的發生幾乎都與孩子所受的家庭教育有著因果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