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她可以在關系中怨恨媽媽。現在,她在親密關系中的情緒卻不知道該往哪里釋放。因為曾經被拋棄,所以越是親密的關系,越是恐懼的彌散。就像小M說的,每段感情開始的時候,總是很美好,但是最后總會莫名其妙的散掉。因為當兩個人關系變得越來越親近的時候,她內心中被遺棄的恐懼感就會越來越多,當恐懼感彌散到整個身體的時候,恐懼就會轉化成憤怒。當她和男人的關系變得越來越親密的時候,她就對男人變得越來越強的敵意。
合理化的防御機制,讓我們看不到自己真正的情緒指向。因為她的潛意識深處認為,男人總會拋棄她。而她把對爸爸的憤怒,置換到了和她交往的每一個男人身上。因為她不能允許自己出現對父親的憤怒,如果表達了憤怒,也就意味著她需要承認自己的確是被父親拋棄了。也許,這就是小M和爸爸的距離。她沒有真正的看到自己的父親,她看到的,是一個自己理想化的父親形象。也許,這也是小M和異性的距離。她只能和男人做普通的朋友,但是一旦進入親密關系,她就會出現各種的恐懼和糾結,最后結束了關系。也許,這就是她和愛情的距離。保護過她的距離,如今卻成了她親密關系的阻礙。我們親密關系模式的形成,很容易受到父母的影響,比如現在很多恐婚的男女,他們恐婚,是因為害怕和父母有著類似的婚姻,所以沒辦法建立長期穩定的親密關系。人是很矛盾的個體,我們常常會害怕失去一段關系,但是當我們內心的恐懼出現時,我們可能又會先去結束這段關系。看起來是你放棄了關系,其實是你害怕被拋棄。因為當我們先提出離開的時候,就可以避免再次經歷被拋棄的痛苦。關系,只有在關系中修復。而修復的前提是,你是否可以承認你的痛苦。如果小M可以承認被父親遺棄的事實,她就可以慢慢的放下那個理想化的父親,她也就能夠結束那些理想化的等待,她或許也就能夠釋放那些置換了的情緒。也許,這才能和愛情的距離更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