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言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生,祖籍山東高密,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復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
2000年,莫言的《紅高粱》入選《亞洲周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2005年《檀香刑》全票入圍茅盾文學獎初選。
2011年莫言榮獲茅盾文學獎。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13年10月30日,中國首家培養網絡文學原創作者的公益性大學“網絡文學大學”開學,莫言擔任該校的名譽校長。
家庭生活
莫言經常說他的成功不在寫作上,而是有個幸福的家庭。莫言的妻子杜勤蘭,也是“高密東北鄉”的孩子,兩人識于兒時,感情深篤。1981年,結婚兩年后,女兒管笑笑出生,被夫妻倆視若珍寶。
在管笑笑的記憶里,穿軍裝的父親每次回家探親,都會給她帶回很多書,有童話故事、作文選、連環畫。管笑笑幼年時,曾隨母親回到山東老家居住,過了一段與父親兩地分居的生活。莫言在北京工作,笑笑和母親住在高密縣城。她至今還記得,每次父親回家探親時,特喜歡干農活,經常會忙于鋤草、翻地,她就跟在父親后面顛兒顛兒地跑來跑去。
直到1995年,笑笑和母親才離開山東,到北京與父親生活在一起。此時,莫言正在構思長篇小說《豐乳肥臀》,妻女的到來剛好可照顧他。1997年,莫言從部隊轉業,后專業搞寫作。2000年,笑笑考入山東大學外語學院。也許是受父親影響,笑笑對手寫的書信情有獨鐘,不僅用鋼筆,還經常用毛筆和宣紙給父親寫信。這讓莫言深為感動,他就把女兒用宣紙寫的信貼在客廳墻壁上,有空便細讀品味。
出乎莫言意料的是,此時,女兒正構思一部反映大學生活的長篇小說了。直到一次暑假過完,女兒忐忑不安地把一部19萬字的初稿拿給莫言看時,他才大吃一驚:女兒竟然在他眼皮子底下偷偷寫作了。看完初稿,莫言只淡淡地說了兩個字:“還行。”2003年初,這部名為《一條反芻的狗》的小說由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并受到青年讀者好評。女兒出息了,父親也沒閑著。這年7月,莫言的新作《四十一炮》在同一家出版社出版。這對父女作家,給文壇平添了段佳話。
莫言 個人資料
2000年,莫言的《紅高粱》入選《亞洲周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2005年《檀香刑》全票入圍茅盾文學獎初選。
2011年莫言榮獲茅盾文學獎。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13年10月30日,中國首家培養網絡文學原創作者的公益性大學“網絡文學大學”開學,莫言擔任該校的名譽校長。
家庭生活
莫言經常說他的成功不在寫作上,而是有個幸福的家庭。莫言的妻子杜勤蘭,也是“高密東北鄉”的孩子,兩人識于兒時,感情深篤。1981年,結婚兩年后,女兒管笑笑出生,被夫妻倆視若珍寶。
在管笑笑的記憶里,穿軍裝的父親每次回家探親,都會給她帶回很多書,有童話故事、作文選、連環畫。管笑笑幼年時,曾隨母親回到山東老家居住,過了一段與父親兩地分居的生活。莫言在北京工作,笑笑和母親住在高密縣城。她至今還記得,每次父親回家探親時,特喜歡干農活,經常會忙于鋤草、翻地,她就跟在父親后面顛兒顛兒地跑來跑去。
直到1995年,笑笑和母親才離開山東,到北京與父親生活在一起。此時,莫言正在構思長篇小說《豐乳肥臀》,妻女的到來剛好可照顧他。1997年,莫言從部隊轉業,后專業搞寫作。2000年,笑笑考入山東大學外語學院。也許是受父親影響,笑笑對手寫的書信情有獨鐘,不僅用鋼筆,還經常用毛筆和宣紙給父親寫信。這讓莫言深為感動,他就把女兒用宣紙寫的信貼在客廳墻壁上,有空便細讀品味。
出乎莫言意料的是,此時,女兒正構思一部反映大學生活的長篇小說了。直到一次暑假過完,女兒忐忑不安地把一部19萬字的初稿拿給莫言看時,他才大吃一驚:女兒竟然在他眼皮子底下偷偷寫作了。看完初稿,莫言只淡淡地說了兩個字:“還行。”2003年初,這部名為《一條反芻的狗》的小說由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并受到青年讀者好評。女兒出息了,父親也沒閑著。這年7月,莫言的新作《四十一炮》在同一家出版社出版。這對父女作家,給文壇平添了段佳話。
基本資料
中文名:莫言
別名:管謨業
國籍:中國
星座:水瓶座
出生地:山東省高密市大欄鄉
畢業院校:北京師范大學
外文名:Mo Yan
出生日期:1955年02月17日
職業:作家
莫言演藝經歷
童年經歷
莫言的童年正值中國近代史上最悲慘的一段時期,所謂的“三年困難時期”,全國餓殍遍野,莫言曾在香港公開大學演講時回憶道:“我們村里一天之內餓死了18人。”
莫言小學時便經常偷看“閑書”,包括《封神演義》《三國演義》《水滸傳》《儒林外史》《青春之歌》《破曉記》《三家巷》《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等。
莫言在小學五年級時因文化大革命輟學,在農村勞動長達10年,主要從事農業,種高粱、種棉花、放牛、割草。在文革期間無書可看時,他甚至看《新華字典》,尤其喜歡字典里的生字。后來,莫言靠著《中國通史簡編》這套書度過了文革歲月,接著又背著這套書走出家鄉。
軍旅生涯
1976年莫言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班長、保密員、圖書管理員、教員、干事等職。在部隊擔任圖書管理員期間,莫言閱讀了大量的文學書籍,將圖書館里1000多冊文學書籍全部看過。他也看過不少哲學和歷史書籍,包括黑格爾的《邏輯學》、馬克思的《資本論》等。
1982年,莫言被提為正排級干部,部隊恢復授銜時,莫言被授予上尉軍銜,后被提為少校,為副師職干部。1983年5月,莫言調到延慶總參三部五局宣傳科任理論干事。
1984年秋,著名作家徐懷中在解放軍藝術學院創建文學系,他看到莫言的《民間音樂》后,十分欣賞,破格給了莫言參加考試的機會,莫言順利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
成名之路
1985年初,莫言在《中國作家》雜志發表《透明的紅蘿卜》而一舉成名。 同年,馮牧在北京華僑大廈主持莫言創作研討會,汪曾祺、史鐵生、李陀、雷達、曾鎮南都高度評價了《透明的紅蘿卜》。
1985年底,張潔在西德出席交流活動時,被問到1985年中國文壇有什么大事發生,張潔回答:“要說大事,那就是出現了莫言。”張潔形容《透明的紅蘿卜》是一個天才作家誕生的重要信號。
1986年,莫言在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畢業。同年在《人民文學》雜志發表中篇小說《紅高粱》引起文壇極大轟動。
1987年,莫言的中篇小說《歡樂》發表在《人民文學》雜志一、二期合刊上,由于當時的“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運動而遭到批判,《人民文學》雜志主編劉心武遭到停職調查,這期刊物也被收回銷毀。
1988年4月,莫言發表長篇小說《天堂蒜薹之歌》,后來這部社會批判作品受到當時的政治風波影響,一度只能在港臺出版。美國著名漢學家葛浩文在看到這部小說后,感到非常震撼,決定開始翻譯莫言小說,葛浩文也成為了日后莫言作品走向世界的功臣。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諾貝爾獎官網摘錄了《天堂蒜薹之歌》一章節,作為對莫言作品的介紹。
1988年秋,莫言參加了中國作協委托北京師范大學辦的研究生班,在魯迅文學院期間,莫言創作了長篇諷刺小說《酒國》,被葛浩文譽為創作手法最有想象力、最為豐富復雜的中國小說。
1991年,莫言在北京師范大學魯迅文學院創作研究生班獲得文藝學碩士學位。
聞名世界
1992年,莫言作品的第一部英譯本中短篇小說集《爆炸》(Explosions and other stories)在美國出版,由Janice Wickeri和Duncan Hewitt翻譯。美國重量級文學評論雜志《World Literature Today》評價說:“有如福克納,莫言帶領讀者進入一個想象力鮮活豐富、圓滿自足的世界。”
1993年,由葛浩文翻譯的《紅高粱》英譯本在歐美出版,引起熱烈回響,被《World Literature Today》評選為“1993年全球最佳小說”。《紐約時報》評論說:“通過《紅高粱》這部小說,莫言把高密東北鄉安放在世界文學的版圖上。
2000年,莫言的《紅高粱》入選《亞洲周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第18位)。
2001年,莫言的《紅高粱》成為唯一入選《World Literature Today》評選的75年(1927-2001)40部世界頂尖文學名著的中文小說。
2003年,莫言的短篇小說集《師傅越來越幽默》在美國出版,美國《時代周刊》評論說:“莫言是諾貝爾文學獎的遺珠。”
2005年,《檀香刑》全票入圍茅盾文學獎初選,當時獲獎的呼聲很高,最后卻意外地以一票之差落選,無緣獎項。《檀香刑》的落選也再次引發了文學界關于茅盾文學獎的爭議。同年,莫言獲得意大利諾尼諾國際文學獎,評委會贊揚他的作品“語言激情澎湃,具有無限豐富的想象空間”。
2007年,莫言從《檢察日報》調到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工作。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學院宣布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2014年10月9日,莫言雕塑亮相上海南京西路雕塑邀請展,這尊雕塑上的莫言神情憨厚可掬,吸引路人目光,被贊“萌萌噠”。
莫言演過的電影
莫言演過的電視劇
獎項
2012 諾貝爾文學獎(獲獎)
2011 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蛙》(獲獎)
2011 韓國萬海文學獎(獲獎)
2008 第二屆 紅樓夢獎《生死疲勞》(獲獎)
2008 第一屆 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生死疲勞》(獲獎)
2006 日本福岡亞洲文化獎(獲獎)
2005 意大利諾尼諾國際文學獎(獲獎)
2004 第二屆 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杰出成就獎《月光斬》(獲獎)
2003 第一屆 鼎鈞雙年文學獎《檀香刑》(獲獎)
2001 第二屆 馮牧文學獎(獲獎)
2001 法國儒爾·巴泰庸外國文學獎《酒國》(獲獎)
2000 第八屆《小說月報》百花獎《牛》(獲獎)
1997 大家·紅河文學獎《豐乳肥臀》(獲獎)
1988 臺灣聯合報文學獎《白狗秋千架》(獲獎)
1987 第四屆全國中篇小說獎《紅高粱》(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