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斯尼沒有讓人失望,《阿拉丁》毫無疑問成為了舊電影新說的一個成功典范。上一次印象中將電影改編得如此有創造力且令人深刻的電影還是安吉麗娜·朱莉主演的《沉睡魔咒》。其它很多電影的改編都難免落下過于聚焦制作技術的進步,而讓故事本身缺少創新和亮點的詬病。
曾為我們帶來《獨立日》《當幸福來敲門》《我是傳奇》等經典影片的威爾·史密斯也終于再次與中國觀眾見面。他主演的神燈雖然不是男主角,卻無疑成為了整部電影最大的亮點。無論是創意表達還是人生哲理的深化,乃至劇情推動,都和他有著至關重要的關系。這部創意、細節、深度、美術、音樂、節奏、表演俱佳的電影不得不說是一部值得去電影院觀看乃至二刷的佳作。
在正義戰勝邪惡的必然結局下,影片的設計各種出人意料,在劇情中將現代科技元素與古典結合讓觀眾獲得了奇妙的感官體驗,相信大多數看了電影的觀眾都有類似的感受。
不過,看夠了同質化的影評,今天讓我們從職場視角來看看這部電影有什么不同。
如果我們把這個國家(就以”蘇丹“代稱吧)當作一家全球知名的大型集團公司,那蘇丹國王就是這家公司年邁的董事長加總經理,迫切希望尋找接班人。公主是想要接班卻能力不足的富二代。宰相是在身邊耕耘多年,滿懷企圖心,主管技術和業務的副總裁。將軍則是另一名隨董事長創業,可能算是分管法務、風控的副總裁。男主角阿拉丁則是一名名不見經傳,技校畢業在各個小公司之間周游混飯吃的小職員。于是,我們發現,電影的故事不再是劇情這樣的了。
故事的大背景有兩個,一是國王年邁失去了進取心,二是周邊的競爭對手發展迅速,曾經的盟友也取得了技術進步。盡管公司目前仍安穩運行,其實已經開始落后于其它競品公司。因此,在矛盾的激發和推動下,現代公司中的諸多弊病開始呈現。
傳統家族公司,職場人很快到達天花板
毫無疑問,蘇丹國是一家家族公司。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一肩挑。年邁后,董事長沒有打算提拔副總作為新的總經理,輔佐可以作為新任董事長的女兒,而是希望將該職位留給一個將來的女婿。副總沒有上升通道,同樣的,他的下屬也沒有上升通道。
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公司會出現三種情況:骨干員工跳槽單干、創造機會上位或者無欲無求堅守到公司倒閉。在現實生活中,無數職場人在家族公司中對上升空間絕望而離開,但也有人不同。經典的例子有國美的陳曉,電視劇《再創世紀》中郭晉安飾演的賀天生,《都挺好》中姚晨所在的眾誠集團等都是如此。
更重要的是國王的那句話——記住你的位置!
如何留住人才,如何讓人才有發揮的空間,如何不因為家族人員盤根錯節而讓公司烏煙瘴氣是這類公司的大難題。
大公司上下層脫節,失去對公司情況的真實掌握
公司規模小的時候,老板可以和員工打成一片,對公司情況了如指掌。但當公司越來越大以后,精力和能力邊界讓老板不可能再面面俱到,由此對公司信息的獲取只能依靠高層、中層。如果中高層隱瞞,那老板就不可能獲得公司的真實信息。如果是強勢的老板,在缺少監管的情況下,則更容易讓員工可以隱瞞問題和錯誤以避免受到責罰,長期以往帶來的就是信息不對稱,讓公司進行決策時容易失誤。
嫉妒能臣,權力交接要清洗
無論宰相是否能夠上位,都會出現劇情中的情況。宰相上位,將軍不站他隊,將軍被清洗。公主或駙馬上位,將軍不站他隊,宰相被清洗。又或者國王退休,怕公主hold不住宰相,清洗。
無論哪種情況,清洗必然發生。而這個發生點的關鍵因素,在于宰相本身是能人,有野心,非一般人能控制住。這樣的人是不是在很多公司都有呢?
屌絲僥幸跨過門檻,最終還要實力傍身
劇情中,阿拉丁在神燈的幫助下獲得了王子身份,從而有資格娶公主。因為蘇丹國法典有一條鐵律,就是公主必須嫁給王子。我們可以想想,這不就是大型集團公司招聘時候的職稱或學歷門檻嗎?非985或國際名校不招。如果你用簡歷造假的方式僥幸成功入圍,在工作崗位上馬上就會面臨高難度的技術考驗。阿拉丁有神燈幫他跳舞,普通人可沒有。
為什么高考可能決定人的一輩子,因為他決定了你起步的門檻、校脈和天花板。當你花更多的力氣終于跨過門檻時,和你同歲的人早已進入人生另一個階層。
登高位,誰不在權欲中迷失
取得神燈必須要心靈圣潔的人,鸚鵡把叫做“未切割的鉆石”。阿拉丁正是這樣的人。可當他身居高位,或者享受到權力與地位的好處時,又有幾人不迷失。所以他差點背棄了和神燈的諾言,一度戾氣纏身。
回想我們身邊,又有多少人變成領導后,忽然開始打起了官腔,忽然開始喜歡阿諛奉承。我們總會說,他原來不是這樣啊,怎么變成這樣了!其實,換成你,可能也會變成這樣。人生一世,能守住初心者能有幾何?更何況大家現在為了生活如此艱辛,突然得到,怎能不忘形?
職場的28原則,在公司內也存在
都說20%的人掌握80%的財富,這話放到一個公司里同樣適用。同樣的,20%的人干了80%的活,也是如此。在大多數公司里,總是有的人承擔著巨大的重任,有的人想要渾水摸魚。干得多的叫傻子,如果平等分配,傻子也不會一直樂意。如果按成績和能力分配,渾水摸魚的人又會流言蜚語。如果是領導,這些人會說他是領導,他賺得多活該干得多。如果是平級員工,這些人會說我也干了很多活,憑啥他就比我拿得多。
所以,很有意思得是,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一線城市各大公司大裁員后,很多業績和效率甚至不降反升。為什么?商業公司中,大量高薪低能、低薪低能的出局,而高薪高能和低薪高能的人中間不再推委,配合和效率更高,執行力和行動力更強,反而效果更好。
所以,如果我們把蘇丹國看成一家公司,這家公司就是一個歷史悠久、產品過時、思想守舊、信息不透明,卻又門閥深嚴、傲慢、缺乏進取心,創始人和領導者老邁,有能力者缺少施展空間,最后被打壓排擠的家族公司。這樣的公司在商業市場競爭中,如何不被滅亡?
換一個思維看這部電影,是不是也挺有意思?你怎么看呢?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