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之后,正式進入了冬季。這是一個吃肉的季節,不過今年的冬季卻有些不大好過,因為肉實在是“吃不起”。從今年的8月份開始,豬價就像坐上了火箭一樣,一躍而起,漲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度。不過好景不長,剛過立冬沒幾天,堅挺的豬價卻像泄了氣的皮球,竟然降價了。
雖然消費市場來看豬肉的價格還在每斤27元、28元的樣子,和上個月底豬肉每斤32元平均價相比,也相差不大。不過,這讓消費者卻看到了豬肉降價有了盼頭。連續多日的豬肉降價,形成了一股“降價潮”,養殖戶就納悶了,為啥市場缺豬如此明顯,明明應該上漲的豬價咋說跌就跌?甚至跌到發綠?
這次的跌價原因并不是市場豬肉足夠多,而是消費端的需求太低迷。屠宰企業收豬時候壓價嚴重,散戶以及養殖場出欄時候有了惜售心理。加之冷凍豬肉不斷面市,搶占了本來消費量就不足的消費市場,這讓鮮豬肉就更賣不動了。11月后,消費需求更加低迷,而生豬的供給卻依舊如前,豬肉的價格自然也就堅持不住,應聲下跌了。
很多養殖戶開始后悔不已,甚至有些著急。心想自己錯過了掙錢的最好機會,并且后悔自己沒有在豬價最高的時候選擇賣豬,而是選擇了壓欄惜售。只能期待下一個漲價周期快些到來。豬價的上漲乏力,原因來自于豬肉太貴,終結也必然是讓豬價走下神壇。
但即便是現在的豬肉市場價,相對于去年的現在,依然上漲了165%,這個1.6倍的價格,難怪消費者會選擇少吃肉,或者不吃肉了。畢竟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
隨著豬價的高漲,本應該缺豬的豬肉市場上,卻出現了一個奇怪的景象:別看生豬不多,而豬肉卻是不少。終端市場的低迷,屠宰企業的趁機壓價,也就成了這輪豬價下跌的原因。現在的豬價降到底了嗎?恐怕沒有。但是能不能再次提升呢?利好消息來了,那就是冬季來了,春節近了,南方到了傳統的制作臘肉的季節,屠宰企業也該備貨了,或許豬肉的再次漲價,就在那時吧。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