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民以食為天,美食是最能代表一個地域的文化特色的,它蘊含了一個城市不斷發展過程當中的變化和歷史的演變,我們提到一個地方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便是當地的美食,味蕾的直接反映會比回憶來得更加的快。
說到稷山,我們想到的便是一份人人都稱贊的稷山麻花。它制作精成,用料考究,色澤金黃,圓潤透亮,食時酥脆適口,油而不膩,嚼后無渣,百食不厭,風味無窮,長存不回潮,留味一品香。幾千年的中華美食文化中,稷山麻花成為中國麻花發源地,是炎黃子孫喜愛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族傳統食品。
關于它的歷史由來也一直被大家傳道。稷山麻花之所以會是這個名字,其實和它的起源地是有著很大的關系的,據說在南北朝的時候,當時的河東也就是現在的玉璧城,發生過兩次大戰,東魏高歡執政的時候,兩次攻打都以失敗告終,而這塊玉璧城,也因為常年的戰火紛紛,所以出現了災荒,雖然草木都生長的非常的茂盛,但是因為有很多的野獸存在,而且毒蝎子也很多,所以又許多的村民都中毒身亡了,這里就有許多的墓地。為了應對這樣的情況,很多的村民就紛紛的詛咒毒蝎子,每家每戶都會把自己活好的面團揉成長條的,再扭成蝎子的形狀,油炸之后吃掉就意外著對蝎子的抵制,并且還稱之為“咬蝎尾”,這也是稷山麻花最開始的起源。
后來,據古籍記載,唐朝宰相裴耀卿將家鄉的稷山麻花介紹給朝中,使其得以成為宮廷佳品;明朝皇帝朱元璋,曾在稷山佛峪口一帶屯積練兵,登基后始終沒忘稷山一帶享有盛名的麻花,常食不厭;到了清代之后,紀曉嵐在巡游的時候向乾隆皇帝推薦了這道美味,乾隆吃了也非常的喜歡,夸贊它:“形如繩頭,香酥可口,出類拔萃,別具風味,”所以就把稷山麻花作為朝廷里的御餐食品,這也為后來稷山麻花的名氣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現在。稷山麻花既秉承了麻花傳統的技巧和手法,又將現代科技注入到麻花制作中。因此,稷山麻花形成幾大特點:一是具有領先的品質優勢,體現了獨特的配方和加工工藝;二是有極大的品牌優勢,成為中華名吃;三是具有廣泛的消費群體;四是有很大的價格優勢,大規模生產,集約化經營。同時,稷山麻花實現了由產品單調向數十種新型系列品種、造型發展和從不易保存到保存期時長三個季度的兩大突破。
如今,稷山麻花一直致力于傳承祖藝,不斷開拓創新。趙氏四味坊所生產的麻花于2009年作為稷山麻花的代表產品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得到了國家的肯定;鄧氏麻花屢獲全國和省市名優食品大獎,成為“中華一絕”。稷山麻花,儼然已成為稷山飲食文化的一張名片。
近日,小編在做我們運城市的民間傳統文化和民間小吃的專題,歡迎廣大網友留言推介。
來源:運城閱讀季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