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是國際消除家庭暴力日。
這一天,Papi醬旗下藝人、知名美妝博主宇芽自曝被前男友家暴,上了熱搜。
發(fā)聲
“我被家暴了,
過去的半年我仿佛活在噩夢里,
關于家暴的這一切,我必須說出來!”
截至11月28日早上,微博已達到46.4萬的轉發(fā)量,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視頻一開始,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的是觸目驚心的一幕:宇芽的前男友沱沱將她從電梯里拽了出來。
在這個長達12分鐘的自制視頻中,宇芽講述了被前男友家暴5次的經歷。
最嚴重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離“電梯”第4次家暴只隔了短短10天。
“他抓住我的肩膀使勁往地上一摔,很用力的一摔。”
“我當時尾椎直接摔到地上,就那一瞬間我感覺自己的腿沒有知覺了。”
之后,她被拖到另一個房間,被用穿著鞋的腳踩正臉。
敘述到這里時,被踐踏的羞辱感仿佛又回到了宇芽身上,她痛苦得五官都扭在了一起。
“我甚至能夠聞到他鞋底在外面踩過臟的味道。”
沱沱在發(fā)現(xiàn)腳下的宇芽沒力氣后,第一反應是打電話讓朋友帶宇芽走。為了掩蓋暴行,還特意給宇芽換上新裙子。
接人的朋友趕來后表示,從沒看到一個女孩像牲口一樣攤在床上,并且在入室第一眼,就發(fā)現(xiàn)宇芽的裙子是反的。
第5次家暴,讓宇芽徹底心冷,選擇分手。
在這之后,沱沱仍不停地對她進行騷擾和威脅。
這讓宇芽終于忍不住在朋友圈發(fā)聲。令她沒想到的是,有著相同經歷的受害者之后紛紛聯(lián)系了她,選擇將真相說出來。
受害者里除了宇芽,還有同因被沱沱家暴選擇離婚的三任前妻、被強制猥褻的學生和被威脅的知情者。
第一任妻子,和他相處一年,曾在懷孕時被踢肚子。
第二任妻子被家暴過5次,朋友親眼目睹她被拽住頭發(fā)咚咚地往柜門上撞。
知道真相的學生被死亡威脅。
而施暴者沱沱一點愧疚感和罪惡感都沒有。
他繼續(xù)作惡,繼續(xù)糾纏,繼續(xù)用暴力羞辱別人。
宇芽的遭遇并不是個例。
11月26日,蔣勁夫的外籍女友Julieta在社交平臺上敘述被他家暴。
交往不到兩個月,Julieta經歷了非人的折磨:精神控制、死亡威脅、肉體暴力、強迫懷孕、限制交往……
而這也不是蔣勁夫第一次因為家暴上熱搜,去年,他當時的日籍女友中浦悠花也在社交平臺上對蔣勁夫控訴。
渾身上下的淤青是家暴的鐵證,診斷書上,這些傷嚴重到需要一個半月才能恢復。她在節(jié)目中談到自己被蔣勁夫從晚上十二點毆打到早上五六點,無論怎么求饒都沒用,她感到自己當時要被殺了。
感到性命不保的中浦悠花最終報警,蔣勁夫才公開聲明承認罪行,并被捕入獄。
女友換了,家暴卻仍在繼續(xù)。不要輕易相信家暴者會改正錯誤,家暴只有零和無數(shù)次。
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受害的女性們都沒有選擇在第一次遭到家暴時抵抗、求助,可容忍的結果卻是遭到更嚴重的折磨!
退讓背后
據數(shù)據顯示,全世界有60%-70%的女性遭受過親密關系中的虐待。
全國2.7億個家庭,24.7%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暴,其中90%的受害者是女性。
家暴也比想象中更殘忍。全國平均7.4秒就有一個女人被丈夫打,家暴致死占婦女他殺原因的40%以上。
大多數(shù)女性選擇了容忍家暴。
也許是害怕報復;
也許是相信渣男下次會變好,于是原諒了他;
也許是為了孩子選擇了退讓;
也許是自認為是家事,不敢聲張……
女性總是選擇沉默,背后也許有著共通的緣由。
傳統(tǒng)文化中,父母對男孩和對女孩總有不一樣的成長期待。對男孩希望他勇敢、強大、自信;對女孩希望她溫順、忍耐、賢惠。
這是男尊女卑觀念導致的性別偏見。
另一方面,不當?shù)募彝ソ逃苍炀椭叭睈邸钡呐ⅰ?/span>她們長大后,稍微嘗到一點“渣男”給的甜頭,就會錯以為是真愛。
日本導演中島哲也的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是典型的例子。
童年時期,父親總是冷漠地對待她,只有在她扮丑時才會對她綻開笑容。
兒時從未體驗過被愛的松子,當異性僅對她表露了贊賞,她就愿意奉獻自己的全部。她屢屢被打,每次都寬慰自己:“就算被打,也比孤獨一人好!”
但愛得卑微的“最高境界”,是愛得連自尊都丟了卻不自知。松子達到了這個“境界”,她期許并相信每次相遇都定是真愛,可現(xiàn)實卻是迎來了要毀掉自己人生的渣男。
一生都在尋找兒時缺的那塊愛的拼圖,最終讓松子在錯愛的失望中消亡。
除了忽視會導致“缺愛”,控制也會。
父母關心、愛護孩子,如果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不顧孩子的真實需要,付出再多也是傷害。這種對孩子的控制和改造,帶給孩子的不是愛的感受,而是孤獨和窒息。
除此之外,夫妻關系有問題,也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
一個家庭中總是充滿硝煙,孩子就容易變得消極、忍讓。如果夫妻關系已破裂,一定要用正確的方式告訴孩子:“這是爸爸媽媽之間的問題,你沒有錯,即使以后爸爸媽媽不再是夫妻,但仍然是你的父母。”
父母無法陪伴孩子一生,卻可以將洞察、處事方式教給孩子,以應對變幻莫測的未來。
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教給女兒什么能預防渣男呢?
答案就是父母對孩子高質量的愛。
從孩子的角度去愛她,尊重孩子的個性發(fā)展,使孩子樂觀、積極、有主見。這樣,孩子也會信任父母,當遇到困難時告訴父母。
每位父母都愿自己的“小棉襖”能一生獲得溫暖與愛,安樂并幸福。
將來,不管女兒遭遇什么困難和不堪,父母都應向她張開雙臂,給她一個緊緊的擁抱。
下面的視頻拍攝的是馬來西亞的一位父親,女兒被女婿家暴后,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狠狠教訓了渣男。
外面的風雨再囂張,都無法擊垮有家的人。父母堅固的支持,就是在向孩子傳達:“別怕!不管發(fā)生什么,我們永遠是你的避風港。”
勇敢從沉默中走出來
如果你已經成年,也要注意規(guī)避危險和自我拯救。
女性擇偶時,建議規(guī)避偏執(zhí)型、目中無人、掌控欲強的男性。
最好能了解他的原生家庭有沒有家暴的情況。因為在一個人成長的階段,父母的做法會塑造孩子的三觀。
一個從小耳濡目染父母家暴的男性,往往也會成為一個潛在的家暴者。像沱沱在原生家庭就經歷過父親的暴力和母親的軟弱,長大后他也變成了屢教不改的施暴者。
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shù)次,原諒只會助長施暴者的氣焰。
如果你正遭遇家暴,請不要怕,惡人之上有法網。
11月28日,宇芽發(fā)聲后的第三天,正義做出了回聲。天網恢恢,家暴者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遇到家暴,我們要用正確的方法去抵抗!
如果你仍然不確定自己是否處于被家暴的范疇,可做下面的選擇題。
這些題來源HelpGuide的國外網站,曾羅列出一系列的家庭暴力信號,我們選擇部分以作參考。
☆關于你自己的感覺,你是不是:總是害怕你的伴侶?
·會因為害怕伴侶生氣而回避某些話題?
·經常感到很無助和恐懼?
☆你的伴侶是不是有以下行為:
·對你大吼大叫?
·批評你或者貶低你?
·試圖控制你的行為?
·限制你跟朋友家人的交流?
·不知道他什么時候會脾氣爆發(fā)?
·威脅你TA會傷害你或者你身邊的人?
·用TA的生命威脅你?
如果以上這些問題中,你的答案有很多的“是”,請你要認真考慮這段關系繼續(xù)發(fā)展的可能性。
婚姻本是讓兩個人攜手組建了屬于自己的溫馨小家,如果一個“家”滿是腥風血雨,那不叫是家,那叫集中營。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生活在一片安全自由的棲息之地,而不是處處需要擔驚受怕的絕命之地。如果你的情況屬于后者,為了自己和孩子的健康和未來,請“不再沉默”,勇敢對家暴說“不”,做出反抗,趕快離開!
作者介紹
藍皮,尹建莉父母學堂原創(chuàng)內容編輯,關注細節(jié)的金牛座,專注家庭教育。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