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近彼此的距離,讓更多的生態理念和文明做法走進千家萬戶,化被動執法為主動遵守,江干城管彭埠中隊有著自己的小“品牌”,一起看看他們多彩的活動吧!
兵哥哥“順手撿跑團”
兩年前,瑞典人Erik Ahlstrom為了改變自己的居住環境,發起了這項叫做Plogging的新潮運動。其實就是“plocka”(撿拾)與“jogga”(慢跑)的結合。
“撿跑”指每名參與者攜帶一個環保垃圾袋進行跑步和下蹲,在慢跑時通過弓步或蹲起的方式拾起垃圾,完成沿途生活垃圾撿拾與分類。通過舉辦“撿跑活動”,呼吁人們減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并通過垃圾分類、循環系統等手段處理垃圾,從而讓環境更加美好。
近日,30名小學生在彭埠中隊“兵哥哥”吳寅及茶亭苑社區工作者的帶領下,沿著轄區,邊慢跑邊撿起路上的垃圾。一路跑,一路撿,小朋友們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也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讓街道煥然一新,豐富課余生活,收獲了寶貴的友誼,可謂一舉多得。
“參加順手撿跑團,鍛煉小孩身體的同時,也能培養他們的垃圾分類意識,一聽老師說有這個活動我馬上幫孩子報名了。今天來了后感覺不虛此行,孩子又學到了很多……”一名參加活動的學生家長說。
陳“老師”垃圾分類小講堂
分隊長陳強不僅是辦案能手,更是法律“專家”,對于各類案件的法律法規,都能了然于胸。這次,陳強化身為老師,走進茶亭苑社區,向社區30余名樓道長及10余名居民代表開設垃圾分類小講堂,特意制作了垃圾分類PPT,集合了垃圾分類的現狀、為何要進行分類、如何具體操作,不僅詳細生動,更是簡單易懂。
當陳老師說到“杭州市一天垃圾的產生量大概是1.2萬噸,大概三到四年,垃圾就能填滿一個西湖。而杭州只有唯一一座垃圾填埋場,如果填滿之后,杭州將沒有地方進行垃圾填埋處理”時,全場都陷入了深深的沉默,每個人都在思考,自己能為我們的杭州做些什么。張樓長更是感言:“易拉罐需要兩百年來降解,塑料制品一千年之后才能降解……聽到這些數字實在是太可怕了,如果再不行動起來,我們的子孫后代將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
希望通過樓道長的宣傳作用,能夠讓更多的居民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的行動中來。截止目前,陳老師已經走進學校、社區講課5次。
“巾幗”微笑服務暖人心
都說婦女能頂半邊天,她們不僅是家里的賢內助,更是單位的好管家。她們在外執法巾幗不讓須眉,颯爽英姿中展現出鐵軍的擔當;在隊部工作時認真細致,用女性特有的全面周到將中隊管理得井井有條。
彭埠中隊的巾幗隊伍中有多年黨齡的老黨員,也有年輕蓬勃的中堅力量,她們在微笑中展現服務,在細致中體現擔當。卞行幸副中隊長帶隊來到普新社區,積極參與公益事業,為社會貢獻城管愛心。執法隊員吳雯來到御道社區,和大爺大媽一起做起了垃圾分類知識問卷搶答……巾幗們專業貼心的服務,獲得了一致的好評。
趙志君更是“彭”友圈的老常客了,她總是能和孩子們打成一片,給幼兒園孩子、小學生們講解垃圾分類知識,一起聽老師講課,一起畫畫,一起做游戲。同學們一聽趙阿姨要來和他們一起做活動,都興奮不已。趙志君還常常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基層文藝巡演,用優美的歌聲傳遞著城管人與老百姓之間的濃濃情意,架起了城管與老百姓之間的溝通橋梁。她深情地說到:“城管工作是我干了一輩子的事業,我很喜歡向小朋友、大朋友們展現我們城管的正能量,力所能及做一些公益活動,繼續發揮光和熱?!?/span>
在一次次的互動活動中,江干城管彭埠中隊收獲了一群群的“彭”友,更傳遞了一撥撥的正能量。讓我們匯集這些文明點滴,構筑更加美麗的城市。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