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6日是第39個世界糧食日,主題是“行動造就未來 健康飲食實現零饑餓”;糧食安全系列宣傳活動的主題是“扛穩糧食安全重任 建設糧食產業強國”。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痹谖覀冔`行光盤行動的同時,有一位“90后”的名字一定不能被忽略,他就是近來持續刷屏的袁隆平。要是沒有他,中國近14億人口吃飽飯可都要成問題。我們都該再次感謝他!
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要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地掌握在中國人自己的手上。
——袁隆平
最近我們敬愛的袁隆平也是頻上熱搜,“90后梗王袁隆平”向我們展現了“雜交水稻之父”親切可愛的一面。
為什么袁隆平表示帶博士生會“死腦細胞的”。
是什么話題讓袁隆平做出這樣的動作。
為什么有人說袁隆平“自由散漫”。
早些時候對袁隆平的一段采訪,他的深情表達令人動容:
這“不可能了”四個字,包含著袁隆平對祖國和人民多么誠摯的情感,也為了這四個字,為了“一個夢,夢見雜交水稻的莖稈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谷像葡萄一樣結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們一塊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涼。”
幾十年來,袁隆平留給人的身影總是步履匆匆彎腰穿梭在稻田之中?!拔也辉诩遥驮谠囼炋锢?,錢夠用就行,最值錢的是腦袋里的東西?!薄懊麑ξ覜]什么用處,能下田就是最好的?!?/span>
他本可以像別的老人一樣,逛公園下象棋,遛狗游泳曬太陽,但他沒有,依舊彎腰在田里,不斷研究新品種。
就連獲得“共和國勛章”這份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榮譽勛章的當天,袁隆平還在田間工作。
有人曾問起袁隆平成功的秘訣是什么?他說:“沒有什么秘訣,我有八個字——知識、汗水、靈感、機遇。”
作為年輕一代的人生導師,袁隆平用畢生經驗寄語青年:“每個年輕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理想。現在有一個不好的傾向,是向錢看,錢是要有的,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你不能為了錢去努力奮斗,而要為實現你的理想去奮斗。你真正有了成績、有了貢獻,會有這個回報的。”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袁隆平一生都在研究糧食,知道每一顆糧食都來之不易。吸天地日月之精華,附農民辛勤之汗水;每一顆糧食從播種到端上飯桌,經歷了些什么,只有農民最清楚。
袁隆平看到糧食浪費就心痛不已!他說他此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大家不要浪費糧食!
他曾多次說過:
“我們科研人員非常辛苦,想方設法鉆研怎樣提高水稻產量,哪怕每畝提高小小的5-10斤,我們都會非常高興;但每當看到我們提高產量的糧食卻被白白地浪費掉了,比用刀扎我的心都要痛。看看工廠食堂,看看酒店賓館、看看學校飯堂、白花花的米飯倒在泔水桶里,太刺眼了!雖然他們是用錢買的,但是想想,當沒有糧食的時候,有錢又怎么樣呢?能填飽肚子嗎?我希望我們政府能夠出臺一些相關政策,把浪費糧食當成可恥的犯罪行為來加以限制;也希望廣大民眾能夠珍惜我們手中來之不易的糧食!”
在世界糧食日這個特殊的日子里,讓我們向袁隆平致敬,向廣大農業科研工作者致敬,向辛勤的農業生產者致敬!也請告訴孩子,糧食來之不易,珍惜糧食,就是珍惜別人的勞動和付出,杜絕浪費,記得光盤!
關于袁隆平的故事很難講完。
作為一位功勞蓋世的民族脊梁,
作為一名育稻育人的國士,
作為青年人的榜樣和偶像......
不論以哪一種身份,
透過鏡頭,通過言談,
袁隆平向我們呈現出
一個可愛又可敬的“90后”形象。
在世界糧食日的這一天,
我們走近這樣一位偉大又平凡的老人,
讓孩子也讀一讀民族脊梁的故事,
聽一聽一位90歲老人的夢想和情懷。
如果你累了,不想努力了,
那就看看袁隆平爺爺!
他仍然在為夢想拼搏,
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來源 | 教育之江,綜合聯合國糧農組織、中國日報雙語新聞、中國青年報、央廣新聞、學校共青團、小央視頻、首都教育、中國教育報等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