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是一個馬背上的民族,和蒙古族一樣崇尚武功,善于騎射。大清和元朝一樣,征戰四方把中國的版圖推到最大化。大清歷朝都有不少能征善戰的名將,來看看在位63年,讓他最得意的“十全武功”的乾隆帝時期的名將,例如傅恒,阿桂,訥親,明瑞,阿里袞,海蘭察,慶復,張廣泗,阿爾泰等等。首當其沖的就是富察·傅恒了。
富察·傅恒(1722~1770年),字春和,滿洲鑲黃旗人。清朝外戚、名將,戶部尚書米思翰之孫,察哈爾總管李榮保第九子,清高宗孝賢純皇后之弟。乾隆五年,18歲的傅恒擔任藍翎侍衛一職。藍翎侍衛級別雖然不高,只有正六品,卻是許多清朝宗室八旗追逐的職位。因為侍衛跟皇帝離得近,朝廷中許多大臣都是從侍衛踏入中樞。
乾隆的一生中,他真正認可的女人只有富察皇后一人,因此,乾隆也是愛屋及烏,對于傅恒也是非常信任。傅恒也是乾隆從小的陪讀,乾隆繼位后極需要培養一批新人,傅恒成為乾隆重點培養,準備用來頂替中樞職位的人選。從侍衛到一品,傅恒只用了七年,而且歷練范圍極廣,從中樞、地方,再到皇家事務,內外兼修,可見乾隆對傅恒的期許。當時他本人的能力是非常的出類拔萃的,傅恒一生的功績主要體現在征戰方面。
乾隆十二年,四川大金川土司叛亂,乾隆先后讓張廣泗和訥親任統帥到平叛。兩人不僅沒能平息叛亂,讓謊報軍情,引來隆大怒,將訥親和張廣泗處死,讓傅恒到前線任統帥平叛,才將其平息。在乾隆十九年,也是就公元1754年,清朝的死敵準噶爾汗國因為爭奪汗位而發生內亂,于是乾隆認為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想要趁此機會一句消滅準噶爾。但對于出兵準噶爾這件事,乾隆一個人也拿不定主意,于是便召開御前會議詢問大臣們的意見。朝堂上,只有傅恒等少數人愿意支持乾隆。戰事爆發后,傅恒積極籌劃布局,在后方協同乾隆,最終平定準噶爾。
在籌劃事務上,傅恒從軍國大事到乾隆出行路線,朝中各種典禮儀式,都有負責。后來乾隆決定對緬甸用兵時,也是傅恒領兵前往。當時清朝緬甸已經折損了大批將士,三任云貴總督因此犧牲。傅恒領兵后,雖然前期打得比較順利,但很快軍隊因為染上惡疾,很多人都臥病不起,最后死在行軍途中。緬甸被迫求和,傅恒以最后的生命解決了緬甸問題。
傅恒文武全才,戰功赫赫。他先后平定大小金川和西北準噶爾,收回伊犁。他有豐富的作戰經驗,有高超的指揮才能,乾隆時期,他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將。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