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年前的中國,第一次感受到了強烈的民族危機。中英鴉片戰爭,晚清王朝的腐朽和無能,讓數千英軍從廣東珠江口登陸,封鎖??冢瑺柡箝L驅直入,在虎門、廣州之戰后,1841年5月,占據優勢的英軍,進駐到了廣州城北,并占據了廣州四方炮臺。
清廷見勢不妙,只好派人和英軍談判媾和,而自以為勝券在握的英軍,也越發狂妄起來。雙方雖然在這一年的5月27日簽訂了《廣州和約》,但英軍拒絕交還四方炮臺,還趁機在附近鄉村大肆搶掠。
5月29日,一隊英軍一路燒殺搶掠來到了廣州城外的三元里附近,他們公然調戲村民韋紹光的妻子,韋紹光見狀怒火沖天,在鄉親們的幫助下,他們趕跑了英軍。但深知英軍調性的三元里民眾,知道對方絕不肯善罷甘休,因此村民們就在村北的三元里廟集合,決定得到英軍再次來犯時,給予痛擊。
但民眾也知道,英軍武器裝備先進,單憑自己手中的鋤頭、鐮刀根本不占優勢,唯一的方法就是聯合更多的力量,以數量取勝。為此在何玉成等愛國鄉紳的出面聯合下,他們傳貼“廣州東北郊、南海、番禺、增城各鄉,聯絡了三元里及周圍103鄉的農民約15000人組成平英團,齊聚在三元里村東北的牛欄崗上。”
上萬民眾在三元古廟前發誓:“旗進人進,旗退人退,打死無怨。”
5月30日,天降大雨。上萬民眾和前來進犯的數百英軍展開激戰。雖然敵軍武器明顯占據優勢,但英勇的三元里民眾死戰不退,以落后的武器迎擊來犯之敵。英軍事后哀嘆:“刺刀之于中國人的長矛,只不過是一種可憐的防御物罷了。”
經過一整天的激戰,英軍落荒而逃,丟下了上百具的尸體。5月31日,三元里民眾主動圍攻英軍駐扎的四方炮臺。英軍頭目望著下方黑壓壓的民眾,第一次慫了,他知道惹上了難纏的對手,如果一味地死守下去,沒有好果子吃。于是他眼珠一轉,將皮球踢給了中英談判大臣奕山頭上,讓奕山出面彈壓民眾。
奕山是一個軟骨頭,不敢得罪洋人,于是就施壓廣州知府,讓他出面,聯合地方鄉紳,勸退圍攻英軍炮臺的民眾。誰知等到民眾在官府的施壓、調解下撤退了之后,英軍又不由趾高氣揚了起來,他們竟然堂而皇之地貼出布告,警告三元里民眾“后勿再犯”。
三元里民眾也不敢示弱,他們也隨即反擊,貼出一份《申諭英夷告示》。在這份告示中,民眾為了打擊英軍的囂張氣焰,警告他們膽敢再為非作歹,說了這樣一句最霸氣的話語:“不用官兵,不用國帑,自己出力,殺盡爾等豬狗,方消我各鄉慘毒之害也!”
6月1日,英軍撤離廣州城。三元里抗英,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勝利,這才是中國人應有的血性。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