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聚會散場,想要一輛車分別送到不同目的地;前往某個活動現場,還需要中途回家取個文件……面對這類常見的出行場景乘客如何發單?如何預估行程費用與到達時間?中途下車后車輛能否繼續服務?
針對上述場景,2020年1月9日,滴滴出行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昆明等37城上線“途經點”功能,滿足多人共同乘車、個人多點出行等場景下多目的地經停的需求。滴滴方面表示,后續會根據產品使用情況,陸續在全國各城市上線該功能。
滴滴“途經點”功能界面示意圖
據介紹,即日起,在開通“途經點”功能的地區,乘客可以在行程前輸入目的地時,點擊右側“+”符號添加最多不超過三個途經點。(如下圖)平臺將按照乘客填寫的按途經點順序依次規劃前往不同途經點的行程路線,并根據此路線向乘客展示該路線的預估行程信息。
乘客上車后,司機將依序把乘客送達不同的途經點,每個途經點的停留時間不超過3分鐘。如乘客需要在某個地點長時等待,則需與司機溝通達成一致,司機有權提前結束訂單。行程結束后,乘客可以在“我的訂單”查看行程信息、訂單中的途經點。
乘客通過右側“+”符號添加“途經點”
目前,“途經點”功能僅支持在滴滴出行APP中文界面上發單,并適用于滴滴快車、優享、專車的實時出行服務。據悉,滴滴目前正在積極探索該產品的落地場景,并計劃后續支持更多發單渠道,同時實現在途中修改、增添途經點,與“修改目的地”功能融合,合并為“修改行程”功能,以減少口頭溝通帶來的誤解與不便。
南都記者了解到,從設置緊急聯系人、分享行程信息,到上線“選擇路線”、報備“醉酒”信息等功能……滴滴出行自2018年9月4日開展安全攻堅,至今已上線、更新了20多項安全功能,覆蓋行程前、行程中、行程后全過程,迭代不斷加快。以“選擇路線”功能為例,截至2019年統計顯示,該功能每天使用人次達13萬,將司乘的路線糾紛投訴率降低了32%。
采寫:南都記者 傅曉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