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治療多是長期治療,《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也提倡長效的抑制乙肝病毒復制,能夠減少肝硬化、肝癌發生幾率。長期治療無法速成,所以切勿輕信那些“短時間快速陰轉”的例子,即便有也是極少個例,缺乏三期臨床實驗支持。
乙肝重視抗病毒初始治療選藥,降低今后耐藥率,防止病毒變異
慢性乙肝治療的根本在乙肝病毒,所以,當前國內是以使用核苷類藥物(NAs)比較高,這種藥物治療方向就是針對乙肝病毒核酸而設定的,具有針對性的抗病毒治療藥物。對肝功能長期波動,符合指南推薦治療意見標準的乙肝患者而言,抗病毒治療是當今醫藥學的共識。
現如今,全球比較權威的肝病醫藥研究領域會議,主要有美國肝病學會會議、歐洲肝病會議、亞太地區肝病會議。以美版《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權威性和學術性最強,也是世界各國肝病領域專家關注的方向,美版指南中也是提倡乙肝患者要以抗病毒治療為首要。
乙肝患者對于抗病毒治療存在許多誤區,包括功能性治愈、臨床治愈以及是否等于特效藥。相當部分曾經使用過核苷類藥物(NAs)拉米夫定(LAM),由于長期治療后發生耐藥,于是對于抗病毒治療失去信心。小番健康提醒,抗病毒治療本質上是針對病毒復制的強效抑制,所以,不必懷疑是否應該抗病毒。
關鍵在于抗病毒治療后,如何考慮耐藥,也就是如何預防乙肝病毒變異,逃逸免疫系統和藥物抑制問題。若乙肝患者已經有明顯肝組織學異常,肝功能長期波動,慢性肝炎就是會持續進展的。抗病毒藥物的作用,本質上并不是殺滅乙肝病毒,抗病毒藥物作用是抑制乙肝病毒復制。
我們也都知道,如果慢性肝炎不進行延緩并阻止,它是會繼續甚至進展到肝硬化或肝癌階段。抗病毒治療,能夠有效降乙肝患者體內的病毒載量,這樣就能夠進一步降低進展到肝硬化、肝癌幾率。所以,認清抗病毒治療本質,短時間內,通過藥物把乙肝病毒復制水平降到最低,慢性肝炎自然就得到控制。
現如今的恩替卡韋(ETV)、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TDF)、替諾福韋艾拉酚胺(TAF)都是一線治療藥物,它們都屬于核苷類藥物(NAs),5-8年長期治療的耐藥發生率都相當低。所以,提醒乙肝患者,應重視抗病毒的初始治療選藥,可以降低今后耐藥率,防止乙肝病毒變異。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