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冬換季時,突變的天氣、陡降的氣溫總是讓不少孩子“中招”,咳嗽、發熱、頭痛,有些體質較弱的成年人也頻頻被感冒癥狀折騰,學校和幼兒園流感爆發的傳言更是鬧得人心惶惶。
一到了流感頻發時節,
孩子稍微有點風吹草動,
家長就憂心忡忡,
到底孩子得到是流感還是感冒呢?
兩者的區別有多大呢?
市婦幼保健院兒科專家為大家詳細說明。
流感,全名叫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丙類傳染病,主要通過呼吸道分泌物飛沫傳播,也可以通過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或間接接觸傳播,甚至摸了被污染的東西,手沒洗干凈就吃東西、摳鼻子、揉眼睛,也可能被感染。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肌肉疼痛和乏力,體溫可達39℃-40℃,可有畏寒、寒戰。流感潛伏期一般為1-7天,好發于冬春季節,病程一般為5-10天。
感冒,全名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是由病毒引起的,鼻病毒是最常見的病原體,其次是冠狀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也可合并細菌感染。感冒為非傳染病,臨床癥狀有打噴嚏、鼻塞、流涕等其他癥狀及咳嗽、咳痰等,伴或不伴咽痛、發熱或肌肉疼痛等。病程為5-7天。一年四季均可發病。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患流感?
首先要仔細觀察,發病前兩天有沒有咳嗽、流涕等一般感冒癥狀,或者在最近有沒有流感流行的時候接觸過流感癥狀的人。如果有,家長就要高度警惕,孩子有可能是流感,直接去醫院比較穩當。要確診流感,醫生會安排一些檢查,家長們不要排斥,因為流感的這些癥狀,很多病都可能會有,要找出根本的問題,只有通過檢查才看得出來。流涕是因為流感、鼻炎或者普通感冒?喉嚨痛到底是流感還是急性扁桃體炎?還是要相關檢查輔助醫生判斷。
特別提醒
有了癥狀不要自己吃抗生素!流感早期,應用抗病毒治療,在患兒發病36小時或48小時內盡早開始抗流感病毒藥物治療。奧司他韋能夠治療成人和兒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并且能起到預防甲型和乙型流感的作用,但不能代替疫苗。當懷疑孩子接觸到流感環境或有感冒跡象時,就要在醫生指導下及時服藥。
如何預防孩子得流感呢?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只要是≥6月齡無禁忌癥的人都可以接種,因為流感疫苗要2-4周才會產生抗體,所以建議在10月底之前完成接種。雖然現在已經12月了,但還是要接種,在整個流行的時間段內都是可以打的。而且流感疫苗6-8月后抗體開始衰減,保護作用管不到第二年,所以每年都需要接種流感疫苗。
冬春季節流感頻發,
除了要讓孩子鍛煉身體,
提高免疫力之外,
還要注意室內通風,勤洗手,
避免接觸流感患者。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盡量減少到人群密集的場所活動,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后洗手,盡量避免觸摸眼、鼻、口,出現呼吸道感染癥狀應居家休閑,及早就醫。希望孩子們都能過一個健健康康的冬天。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