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5月,日本投降前的最后時期,全境已經暴露在美國B29的空襲之下。日本每出擊一次,就要伴隨著特攻隊員亡命自殺的慘重代價。
瘋狂只會加速滅亡,不會挽救既倒。
5月5日,一架B29飛抵九州地區福岡縣,對久留米市的機場進行空襲,返回途中,遭到日機自殺式特攻隊員的纏斗,一個19歲的日本“少年航空兵”,緊緊跟著B29,從熊本縣一路攻擊,跟到大分縣。
最終,日機被B29擊毀,而這架空中巨無霸,也由于引擎中彈,開始了燃燒。
機長下令逃生,飛行員跳傘,10余名機組人員落在熊本縣、大分縣等不同的地方。落在日本本土,是件極其危險的事。很快當地的巡警帶領村民,拿著獵槍、日本刀和鐮刀、鐵锨等農具,把他們包圍了。
“打死這些美國鬼畜!”“為我的兒子報仇!”中國人稱侵華日軍為鬼子,日本人稱美國大兵為鬼畜,比喻意思基本一樣。這些人一擁而上,殘忍地打死了2名美軍飛行員,打得他們自己精疲力盡,才罷手。
村民們拔下他們的衣服、軍靴,把他們埋在地里。另外9名幸存人員,被警察押解,交給了軍方憲兵隊。
幾天后,其中一名機長被押解至東京,軍方要從其口中獲取情報。剩余的8個俘虜,日本大本營就讓福岡縣當地的“日本西軍司令部”進行“適當處置”了。
當地的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聞訊后,向西軍司令部交涉,提出把這些美國戰俘交給他們,“用于醫學研究”。日軍心知肚明,石井四郎731部隊那樣,拿俘虜做活體試驗,是軍中公開的秘密。
鑒于軍方控制的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持有上級軍部的批示,西軍司令部就順水推舟,把8個戰俘交給了該校醫學部。
這可是一場有去無回的移交,等待他們的,是手術臺上的活體解剖。
當時,根據上級軍部的要求,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正在開展一項秘密醫學研究——用海水研制人體“代用血”。
用北九州博多灣里的海水,來替代人體的血液,這真是一項奇葩的發明。這個秘密是該大學醫學部的婦產科醫生東野利夫說的。
二戰輸血配圖
當時解剖美軍時,他負責在一旁舉起裝有輸液海水的容器。晚年忍受不住心理陰影的折磨,向媒體公布了這段歷史。
他說,當時的日本面對盟軍轟炸,受傷的軍民越來越多,決戰在即,他們作為醫學科研機構,被要求研究人工造血,為將來的傷員儲備大量的血液。
而1945年5月的時候,用于“科研”試驗的動物原料,已經嚴重匱乏。所以他們一聽說有俘虜“空降”日本,立即想到用他們當原料。與其打死他們,不如像731部隊那樣,把俘虜當“圓木”來做試驗。
俘虜當然不知道自己要被解剖。醫生和軍方告訴他們是給他們免費體檢呢,所以上手術臺時,還不忘說“謝謝”。
輸血配圖
5月至6月,九州帝國大學的醫生教授們,共為俘虜實施了4次手術。所謂的試驗,就是俘虜的體內注射稀釋的海水、切除他們的肺葉以及其他臟器,以觀察他們能存活多長時間,同時現場授課,向學生講解“注意事項”和“要點”。
8名美國俘虜就這樣活活當了小白鼠。
戰后,美軍占領日本后調查這些飛行員的蹤跡,獲悉他們被這樣殘忍殺害后,決定專門設一個法庭來審判這些違反國際公約的罪犯。這就是美國主導的戰后另一場對乙級、丙級戰犯的大審判——橫濱大審判。
經過4年的調查、取證和庭審,所有實施活體解剖的醫生和軍人共30人,全部受到懲處。
1948年3月11日,因涉嫌活體解剖、非法切除人體內臟、食用美軍戰俘內臟等罪名,國際法庭做出判決:30人中,23人最終被定罪,其中5人被判死刑、4人終身監禁、14人被判較輕刑罰。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由于世界局勢戰后驟變,美蘇爭霸等改變了原來的敵我立場,美國成了日本的保護者,對日本戰犯的懲處,也變得流于形式,最后分批減免了這些戰犯的刑罰。
截至1958年,這幾十名日本戰犯已經全部獲釋,先前所判死刑無一執行。
可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政治。即便是他們自己士兵的性命,被那樣活生生地解剖而死,關鍵時刻,時變事變,美國也不計前嫌,與昔日的劊子手握手言和了。
美國對戰犯的庇護,留下的最大惡果是日本對這段歷史的淡漠,甚至遺忘。比如731部隊駭人聽聞的歷史,2010年一份東京問卷調查就顯示,只有17%的日本醫學學生知道,21%的人聽說過,62%的人竟然不知道。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