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或許我永遠都不會知道你們的長相,但是你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白衣天使!
32歲的沈先生(化名)是杭州市第一例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經過浙大一院24天的精心救治,昨天下午,沈先生終于痊愈出院。
“出院后,我還不能馬上回家,要進行14天的隔離觀察,確保沒有傳染性后才能回去。”沈先生說,希望能盡早和家人團聚,也希望疫情盡快結束,雨過天晴,自己和所有人都能回歸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昨天下午,快報記者連線采訪了沈先生,他詳細講述了自己從患病到治愈的過程——
和同事出差武漢
當時都覺得疫情沒那么嚴重
我今年32歲,從事安防相關工作。1月14日,離過年只剩下十天,我和幾個同事一起去武漢出差。
去武漢之前,網上已經有一些關于武漢不明原因肺炎疫情的報道,但我們沒有太多關注。當時新聞里報道的病例數并不多,好像只有幾十例。
那時候對于這個疫情,我們都沒有想太多,認為情況可能并不是太嚴重。畢竟冬天本來就是流感和肺炎高發的季節。
我們到達武漢的辦公點,那里位置比較偏僻,離市區較遠,屬于郊區。出差這幾天,我沒有去過其他地方,都在辦公點上班。可能是因為臨近過年,路上行人很少,也沒有見他們戴口罩。包括武漢辦公點的同事,也沒有戴口罩。
我們和武漢這邊的同事也聊起過關于肺炎的情況,他們了解的情況也和我們差不多,覺得和一般的肺炎差不多,而且當時患病人數也不是很多,認為情況沒有那么嚴重。
離開武漢回杭州
只有我一個人選擇了坐火車
離開武漢是1月17日下午,我和同事準備一起回杭州。
同事商量訂機票坐飛機回杭州,因為我家離杭州火車東站近,回家更方便,于是我訂了火車票,打算一個人坐火車回來。
和同事分別后,當天下午,我帶著行李打車到漢口火車站, 那時候我根本就不知道,后面的疫情會發展得這么厲害,而疫情的起源點——華南海鮮市場,距離漢口火車站非常近,只有兩三百米。
火車站里人比較多,但也沒有到人擠人的地步,我發現當時火車站里的人也基本都沒有戴口罩。
我買的是當天晚上6點左右的車,到杭州東站要晚上11點多了。
一路上,我空了會刷刷手機,時不時看到有關武漢不明原因肺炎疫情的消息,總感覺心里沒底。雖然當時身體沒有感覺到有什么不舒服,但總是在想,萬一被傳染了怎么辦?
在火車上,還接到了姐姐的電話,和她聊起自己剛從武漢出差回來,有點不放心,考慮回杭州后,要么到醫院去做個檢測,放心一點。
當天晚上回到家已經過了零點,寶寶前段時間剛送回老家,家里只有老婆一個人。收拾完行李,洗漱完,我還是不太放心,當天晚上就到客房睡覺了。
回杭第二天
開始出現發燒、乏力癥狀
第二天是1月18日,周六,不上班。現在回想,幸好是周末,單位里人不多。
我早上起來,當時自己沒有感覺到身體有什么不舒服,因為出差回來還有一些工作上的事情要處理,早上我還是去了趟單位。
到了下午,我隱約感覺到有點乏力,好像有點發燒的跡象,就趕緊回家休息了。
回到家,我感覺乏力感比較明顯,體溫也有些偏高。因為家里沒有體溫計,沒法量體溫,也不知道到底燒到多少攝氏度。
這些癥狀的出現,更加讓我忐忑不安。我對老婆說,看樣子有點不對頭,你還是離我遠點,保護好自己,千萬不要也發燒了。
第三天主動去浙大一院 發熱門診
經檢測被確診為新冠肺炎
又過了一天,早上醒來,我感覺體溫還是偏高,渾身沒力氣。
因為自己是從武漢回來,現在又出現發燒、乏力這些典型癥狀,我真的高度懷疑自己被感染了,不敢再拖,吃了午飯,決定到浙大一院去做個檢測。
打了車,老婆陪著我一起去,到了醫院是當天下午1點左右,我們直奔發熱門診。
發熱門診里人并不多,到了那里一見到醫生, 我就主動和醫生說了我前幾天剛從武漢回來,現在有發熱、乏力的癥狀,懷疑是不是感染了肺炎,是不是需要做相關檢測?
接診醫生聽了我的話后,告訴我,他們已經有相關的診療預案,讓我放心。
隨后,醫護人員為我進行檢測,包括鼻腔和喉嚨痰液的采樣檢測。在等待檢測結果的時候,安排我在隔離室內等待。 醫護人員為我采集標本都是在有防護的情況下采集的,所以沒有導致其他門診病人和醫護工作人員的感染。
過了三個多小時,檢測結果出來了,陽性!后來才知道,我是杭州市第一例被確診的新冠肺炎感染病例!
從1月19日下午開始,我就留在醫院里隔離治療。老婆當時沒有任何不適的癥狀,但作為密切接觸者,醫生建議回家居家醫學觀察。
不幸之中的幸運
同事和老婆都沒有被感染
剛得知檢測結果時,說不上非常恐慌、害怕,但心理還是難免會擔心。其實對我來說,既然被確診了,自己也已經及時在醫院治療了,接下來的事就交給醫生了。自己最擔心的,還是身邊的親人和同事。
我確診是陽性,不知道一起去武漢的同事回來后怎么樣了?還有我的老婆,以及這兩天接觸過的人,不知道會不會感染?
我馬上把自己的檢測結果,打電話告訴老婆和單位的同事,提醒他們如果身體出現發燒、乏力等癥狀,要第一時間到醫院做檢測。
非常幸運的是,和我一起去武漢的幾個同事,沒有出現任何不適,后續觀察也沒有發現被感染!
我和幾個同事在武漢期間,都是在一起辦公的,唯一的區別就是,回杭州的時候,他們選擇飛機回來,而我是一個人坐火車回來。 這也說明了,我被感染的地方,可能就是武漢火車站。
回杭州后,我除了在家,還去過一趟單位。作為密切接觸者,老婆和單位里的幾個同事也都進行了隔離觀察。非常幸運,他們也都沒有被感染!
住院后的第七、八天
癥狀加重 出現呼吸困難
我住進負壓病房后,前兩天主要癥狀就是發燒、乏力。醫院的醫護人員為我采取了對癥治療,主要以抗病毒藥物治療和高通量的吸氧治療為主。
剛開始還不是特別難受,我在里面還能看看手機上的新聞,和家人朋友們微信上聊幾句。到了1月20日以后,有關新冠肺炎的消息越來越多,武漢那邊疫情嚴重,疫情在慢慢擴散,浙江和其他省市也都陸續出現了一些病例。
1月26日,醫院統一安排,我們統一轉到了浙大一院之江院區。隨著病情的發展,我的癥狀也在逐漸加重。 前兩三天還只是發熱和乏力的癥狀,可到了第七天、第八天的時候,我的呼吸功能已經明顯下降了,感覺到呼吸困難,連氣都喘不過來。
在醫護人員們精心救治下,我度過了最困難的幾天。呼吸功能開始慢慢好轉。
感謝醫護人員的精心救治
還給我們配備了心理醫生
接下來的日子,我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病情也逐漸穩定,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但恢復需要一個過程。 在病房里,大部分時候,我以平躺休息、靜養為主。偶爾也會看看手機,關注新聞報道,或者看一些視頻和電影。
住院的這段時間,我比較喜歡看一些輕松的視頻和電影,我最近經常看的劇是《貓和老鼠》,每集時間不會太長,看起來不會太累,也比較輕松搞笑。這樣可以減壓,讓自己放松心態,對康復也有好處。
這里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人,心理上普遍會有一些焦慮不安的情緒。因為感染的是一種新型病毒,大家對這個病毒都不太了解,醫學專家要認識它,研究它,也需要一個過程。而且,目前對于新冠肺炎病人的救治,還沒有特效藥,這也加重了我們的焦慮和不安。
因此,我們中的一些人心理上的恐懼會比較明顯,很多時候,醫護人員對我們的心理疏導非常重要。 浙大一院這一點做得非常好,他們給我們準備了專門的心理醫生,緩解焦慮,堅定我們對戰勝病魔的信心。我們還有專門的微信群,大家互相鼓勵,彼此樹立信心。
在醫院里治療的這些日子,最難忘的還是醫護人員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當我們抽血的時候,因為我到后面抽血有點困難,但醫護人員始終安慰我,包括抽血的動作也非常細心,讓我逐漸消除了恐懼感。
今天(12日)出院,我的心情有點復雜,感謝浙大一院醫護人員們的精心救治,或許我永遠都不會知道你們的長相,但是你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白衣天使!
同時,我也非常慶幸,雖然患病是不幸的事情,但好在身邊的親人、同事都沒有被感染,他們都好好的!這對我來說,是最值得開心的事情!
首席記者 俞茜茜 記者 金晶
通訊員 王蕊
編輯 陳彥汝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