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2874字,預計閱讀5分鐘
新生輔導,以一種非正式的交流方式越來越受到教育者的關注:很多大一新生可以選擇新生導師,院系的輔導員也會與新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但是各位新生輔導工作者注意了,新生輔導絕不是簡單的“喝茶聊天”!
由于新生輔導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完成從中學到大學的過渡,有其明確的教育目標。因此,采用適當的方法以實現較好的教育效果是項目執行中必須注意的問題。每一個新生導師都要有意識地補充與學生輔導相關的知識,有意識地提升與學生輔導相關的工作技能。
“新生引航計劃”是中國人民大學新生輔導工作的一次嘗試,取得了一些經驗和成果。讓我們跟隨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張曉京研究員的視角,看看對簡單的“喝茶聊天”Say No的新生輔導工作究竟有哪些tips需要注意呢?
01
談話內容
中國人民大學“新生引航計劃”以幫助學生完成入學適應為基本教育目標。因此,新生輔導工作應從了解學生開始,即全面地認識學生。
全面地認識學生都包括哪些內容?我們認為大致可分為這樣幾方面:
學生的家庭情況
2. 學習基礎方面:一般容易出現的情況有,學生可以從家庭中獲得建議和支持,從而在面臨選擇時比較好地應對;學生可以從家庭獲得建議,但是家庭的建議與學生的意愿相左,從而出現沖突;學生不能從家庭獲得建議和支持,靠自己做決定,因此對學校和老師寄予希望。所以,在入學適應階段了解有關信息對后續的學生工作非常重要;
3. 情緒情感方面:學生情緒情感的發展與原生家庭也有密切的關系。一般來講,在較為開放、寬容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心理狀態也比較穩定,而如果學生受到來自家庭的期望和壓力較高,比較容易出現自我否定或一旦愿望不能實現而感受到巨大壓力的情況。當然,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非正常家庭的孩子一定有問題,但這類家庭容易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一些困擾,這些困擾如果不能有效化解,會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一定的問題。
學生入學之前的學習經歷
學生入學前的學習經歷會影響其入學后的表現和對未來學習生活的選擇。
我們的學生普遍存在的幾個值得注意的情況:一類是一貫優秀的,從小學到高中,以較高的分數進入學校的“學霸型”;一類是曾經受挫,但是后來居上,尤其是高中發揮超常,幸運入門的“幸運星”;一類是不滿高考成績或專業,立志復讀,終獲成功的“自我激勵型”;還有就是文藝或體育特長的“特長型”學生。
這些經歷多多少少都會對學生進入大學以后的選擇或者情緒或者做事的方式產生影響,對這些學生,我們也更需要從不同的方面給予關注,幫助他們厘清社會輿論、家庭意見與自我意愿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探索自我,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學生的思想行為特征
這需要老師在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細細體會。同時,學校學生處針對全校新生的調查,其研究結論可為大家的工作提供更翔實、具體的數據,可以參考。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作為被稱為“我時代”的大學生,自我意識常常伴隨著強烈的個人主義的傾向,且欠缺“自我修復”能力,普遍具有依賴心理,因此表現出更加依賴外界的力量來幫助自己解決問題。
學生對大學生活的期待和生涯規劃
毫無疑問,這一批學生比我們上大學的時代比,更加“有準備”:他們更早地開始了對大學、大學生活的了解,這是好的一方面。
但另一方面,由于有些信息的來源問題,部分學生對大學,對大學生活的想象,對學校歷史、傳統、專業優勢等等的了解還是非常狹窄,甚至片面的。
特別是由于社會輿論關于大學排名、關于學校聲譽、關于專業與職業關系等的誤導,學生們對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專業特色、職業發展方向等等的認識是比較混亂的。這個傾向需要我們在輔導過程中給予重點的關注。
通過上述四個方面全方位地了解學生,這是新生輔導工作的談話內容指南。
我建議,可以通過請學生撰寫自傳或自述的方式展開輔導工作,也可以將有關問題“打成腹稿”,形成一個結構性的訪談提綱,在“閑聊”中了解上述有關問題。
02
談話技巧
談話是新生輔導的最主要方式。
導師與學生之間的談話,既有其正式性,也有其非正式性。導師需要根據輔導的要求和時間節點,設計一個談話的要點,應該清楚每一次見面大體解決什么樣的問題。與專業指導不同,新生輔導談話的特點有幾個:
1. 內容更廣泛:什么話題可能都會涉及到;
2. 更私人:當學生對導師有了一定的信任后,其談話內容會比較多的涉及家庭、個人感受、情感等等更為私人的話題;
3. 更具體:學生們往往會帶著“解決問題”的心態來找導師“聊天”,而這里的所謂“問題”大量涉及校園生活中非常具體的問題,可能是選課,可能是辦理各種手續,可能是具體的學習方法,可能是情緒情感,還可能是與父母的關系等等。
針對新生輔導項目的目標——解決新生適應的問題,結合新生談話的特點,我們建議大家:
有底線。這個底線就是要求我們,談話話題不能過于隨意,我們的觀點絕不能有與國家法律法規、重大方針政策和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偏離的地方。
有重點。新生輔導,主要是解決新生適應的問題。其工作重點就是幫助學生認清自我,做好規劃,掌握方法,建立自信。所以,新生導師應該從新生輔導工作的內容出發展開輔導工作,而不是隨意發揮。
有準備。新生適應的大量問題是發展性的問題,與學生現階段的心理發展狀態密切相關。做好新生輔導工作,需要有心理學的準備,并應做到對本學院或本專業培養方案、學校為學生發展提供的各種機會的了解,以便在輔導中給學生以積極的回應。
會轉介。即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并將自己處理不了的“專業性問題”或“專門化問題”及時地轉介給專業的部門或專門處理該類事務的人員,這是提高輔導效率、提升輔導質量、避免不必要的問題的重要方法。
懂政策。如果導師接收的是少數民族學生,請事先留意一下學生所在民族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以及相應的民族宗教政策。在輔導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一些涉及民族政策的問題,還是要向學院或學校專門從事學生工作的同事請教。
會傾聽。在聽的過程中,我們才能夠分辨哪些學生的思路是清晰的,對自己的認識是明確的,是否養成了學習生活習慣,而哪些同學思維缺乏邏輯,處于十分混亂的自我認知當中。善于傾聽、引導學生梳理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是學生輔導談話不同于其他類型談話的要點。
慎建議。根據我們的工作經驗,大部分的新生問題是發展性問題,而這些發展性問題又往往與自我認知、自我控制、自我效能、自我評價等等相關。這些問題不能通過給建議的方式解決,而必須經過學生本身連續不斷的“自我探索”才能完成。因此,在遇到這類問題的時候,慎建議,引導學生“回歸自我”,對學生的成長更有意義。
善總結。希望各位老師可以將做導師工作當成一種研究的樂趣,帶著我們從事研究的態度開展輔導工作。善于圍繞輔導工作梳理出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東西,對于深化我們對大學新生群體的總體認識,從而提升輔導質量是非常有意義的。同時,由于賦予了輔導工作以研究的視角,我們就會更加積極地投入輔導工作,不會輕易地產生工作的倦怠。
本文獲授權轉自“Edu名師工作室”微信公眾號(id:rucedu),原題為《張曉京:新生輔導不是簡單的“喝茶聊天”》,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副院長張曉京研究員。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