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腫瘤】疫情特殊時期 家居防護為先
醫學指導/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癌癥姑息治療研究專業委員會會長、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腫瘤分會主任委員、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 林麗珠教授
文/陳壯忠
在這個全民團結一致、共同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很多人響應國家的號召,積極行動起來,自覺做好個人和家庭的防護。
那么作為腫瘤患者這個特殊群體,在這個特殊時期,個人、家庭要如何做好防護,避免感染病毒,致使病情雪上加霜呢?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癌癥姑息治療研究專業委員會會長、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腫瘤分會主任委員、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林麗珠教授的支招,讓大家安全度過這一個特殊的時期。
首先一定要按照國家防疫總要求,積極做好個人衛生,包括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門、出門必需戴口罩等等。其次做好個人的診療康復計劃,合理選擇就醫用藥時間,避免耽誤病情。具體如下:
一
盡量減少外出活動
腫瘤患者免疫力本來就相對較低,基礎病較多,萬一感染,可能是重癥,所以應減少走親訪友和聚餐,減少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地方,例如公共浴池、溫泉、影院、網吧、KTV、商場、車站、機場、碼頭、展覽館等,盡量在家休息。
對于旅游,這一段時間能免則免了。
二
做好個人防護和手衛生
(一)外出一定要佩戴口罩。外出前往公共場所、就醫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佩戴醫用口罩。
(二)隨時做好手衛生。減少接觸公共場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從公共場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飯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確定手是否清潔時,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眼;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尤其是肺癌患者。必要時還需要戴上手套。
三
主動監測,及時就醫
(一)主動做好個人與家庭成員的健康監測,自覺發熱時要主動測量體溫。腫瘤患者體質較差,容易感染,所以應該多監測體溫,特別是最近接受放化療的患者。
(二)若出現可疑癥狀,應主動戴上口罩及時就近就醫。若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可疑癥狀(包括發熱、咳嗽、咽痛、胸悶、呼吸困難、輕度納差、乏力、精神稍差、惡心嘔吐、腹瀉、頭痛、心慌、結膜炎、輕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應根據病情,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出現發熱應該先到發熱門診就診,全面檢查,排除可能的疫情。
(三)盡量選擇私家車,避免乘坐地鐵、公共汽車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場所。就診時應主動告訴醫生自己的相關疾病流行地區的旅行居住史,以及發病后接觸過什么人,配合醫生開展相關調查。
四
管理好個人衛生,保持健康習慣
(一)居室勤開窗,經常通風。
(二)家庭成員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潔,勤曬衣被。
(三)管理好自己的分泌物,尤其是肺癌、鼻咽癌、肺轉移癌患者。不隨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棄置于有蓋垃圾箱內。
(四)注意居家營養,家中適度運動。
(五)常見普通食物,合理搭配就比較滋補,即使煲湯無需野生動物。不要接觸、購買和食用野生動物(即野味);盡量避免前往售賣活體動物(禽類、海產品、野生動物等)的市場。
(六)家庭準備體溫計、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物資。
(七)三餐定時,作息有度。不要整天煲劇,或者整天在家打牌、打麻將等等,也要按時作息,在家做一些運動,如八段錦、太極拳等等。
五
不信謠,不傳謠
這一段時間,各種信息滿天飛,其中不乏真相,但也有很多未經證實的信息,真假難辨。腫瘤患者本來心里就脆弱,更容易受到沖擊,所以無論是病人,還是家屬,應該盡量避免接受這些不良的信息,也不要以訛傳訛。
如果需要了解各種防護知識,一切先以官方公布的為主。
六
與醫生溝通,做好就醫用藥計劃
如病情需要返院接受治療,一定要先與主管醫生溝通,預約好床位,安排住院時間,避免空等、瞎等,甚至耽誤病情診治。如果住院治療,也盡量減少陪護的家人。
如病情允許,可由主管醫生安排下在家中治療即可。 只需在家接受口服藥物治療,如靶向藥物、化療治療,一定要按照醫生的要求,按療程使用,備足充足的藥物。
無論是面對腫瘤,還是面對疫情,特殊時期有特殊的應對策略,相信在黨和國家的帶領下,各級部門的通力合作,全民參與,做好防護措施,天佑中華,我們將早日度過這一段艱難的事情。
_
_
專家簡介
_
林麗珠,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擅長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中晚期惡性腫瘤,長期致力于肺癌、肝癌、結直腸癌等惡性腫瘤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出診時間及地點:
周一下午、周三上午: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門診南樓4樓嶺南名醫2診室。
作者簡介
_
陳壯忠,主治醫師,師從林麗珠教授,廣東省醫學會醫學科普分會第七屆委員會委員,擅長肺癌、肝癌、結直腸癌、鼻咽癌等常見腫瘤及疑難疾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與防治,重視腫瘤患者及家屬的調護。
出診時間及地點:
周五下午: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門診大樓4樓腫瘤科門診1診室。
_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