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019年上半年一系列“猛操作”的京東,是不是正在從劉強東案的陰影中走出?
No!從現實來看,伴隨劉強東案進入到復雜的民事訴訟階段,京東的新麻煩恐怕還在某個角落里隨時等待浮出水面。
7月9日下午,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職業法律博士@王瑞恩 發文透露:“根據明尼蘇達法院可公開的材料,Liu Jingyao 訴劉強東的民事案件將于9月11日開庭進行一次聽證,法官 Edward Wahl 將針對一項動議聽取訴訟雙方意見,具體內容未知。”
經查證,明尼蘇達法院公開記錄證實了@王瑞恩 的消息。該案確實將于9月11日8:15分舉行聽證(motion hearing)。這意味著,劉強東這場轟動全球的明州案將在兩個月后進入到了民事訴訟的實質階段。
去年8月底的最后2天,劉強東在赴美游學過程中與一劉姓女留學生認識。雙方在共赴一場“商務晚宴”后,發生了一連串的令公眾嘩然的故事和“關系”而雙方對發生的“關系”性質各執一詞。女方認為,她受到了劉強東的性侵;而男方則堅稱,雙方是自愿發生關系。
期間,劉強東一度被捕并于次日被釋放。今年4月,女方向明尼蘇達法院提出民事訴訟,針對劉強東及京東提出六項指控:包括意圖傷害和毆打;非法限制自由(在豪華車內);性侵和毆擊(公寓內);意圖傷害和毆擊的連帶責任(豪華車內);非法限制自由的連帶責任(豪華車內);性侵和毆擊的連帶責任(公寓內)。
由于劉強東在事件發生期間的行程和消費均屬于京東公司公費行為并有助理在側,京東也成為了該案的連帶被告。
自去年事件曝出后,劉強東的高大上形象破滅,京東也經受了自成立以來的又一個至暗時刻。
在過去10個多月中,劉強東除有過幾次短暫露面及隔空放話外,幾乎就淡出了公眾視野。他先后缺席了世界互聯網大會、達沃斯論壇、全國兩會等眾多重磅政商大會,微博、微頭條等社交窗口也接近停更。同時,他讓京東零售集團輪值CEO徐雷、京東數科CEO陳生強、京東物流CEO王振輝走向前臺,以緩解自己不能出面的尷尬。
京東也同樣面臨巨大的公眾拷問。京東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大公司病、增長乏力等問題相繼暴露出來。期間,京東股價遭遇了上市以來的最強暴跌過程,最低價格一度逼近發行價,至今依然處在低位徘徊狀態。在主營業務上,京東營收增速持續走低;用戶增長幾乎停滯,甚至出現過800萬的環比負增長。
進入2019年,京東開啟劇烈調整模式——宣布淘汰10%副總裁以上高管,5名曾經的核心高管離職或調離崗位,清除“三類人”,京東物流取消底薪并降低公積金比例等等。這一系列的猛操作,讓京東始終處在輿論的漩渦。與此同時,明州案件的細節不停曝出,不斷的在劉強東及京東的傷口上撒鹽。
企業在順風順水的過程中,往往許多潛藏已久的問題都會被隱藏。而一旦某個核心問題暴發打開一個口子,則會可能引發“破窗效應”。
處在事件核心進程中的劉強東和京東,一定有著希望能夠盡快息事寧人的美好愿望。但是,在這次涉及到核心人物名譽破產及品牌信任危機的“災難”面前,京東無疑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和過程去化解。未來會怎樣呢,京東上下恐怕要繼續一路揪著心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