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星報 02-13 11:54
2月13日,前往武漢援建雷神山醫院的35名中建八局安徽分公司員工,在圓滿完成“雷神山”援建全部任務后,平安返回合肥,并按照相關要求,在合肥高新區進行隔離醫學觀察。對于35名安徽抗疫英雄,合肥高新區也精心開展了關懷活動,要讓英雄們感受“家”的溫暖。
據悉,雷神山醫院位于武漢市江夏區,用于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是武漢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堡壘。從1月25日決定建造,到2月8日交付使用,這座國內首屈一指的呼吸系統傳染病醫院的建設,僅用了不到半個月時間。這其中,也包括安徽英雄的巨大貢獻。
2月3日下午,中建八局安徽分公司的35名員工,組成了雷神山突擊隊,從合肥等地前往武漢,加入到雷神山醫院的建設之中。2月4日,中建八一援建雷神山醫院項目正式開工,負責部分病房區的電氣、給排水、通風等機電安裝等施工任務。
九天來,中建八局安徽分公司的35名員工,克服了現場材料稀缺、天氣多變、工序穿插多、后勤保障難等種種困難,最終完成全部設備的調試,圓滿完成了雷神山援建的全部任務。
2月13日,35名中建八局安徽分公司員工平安返回合肥,并在合肥高新區進行隔離醫學觀察14天。
對于英雄的歸來,合肥高新區也表達了極大的敬意和關懷。合肥高新區防控辦主任周玥說,35名英雄選擇在高新區進行集中隔離,是對高新區疫情防控能力充分的信任,也讓高新區感到沉甸甸的責任。
據了解,合肥高新區為英雄們精心選擇了用于隔離的酒店,并請疾控部門進行專業消毒,還開展了心理健康咨詢等。“我們前期做了充足的準備,后期也會根據實際情況繼續優化,要讓英雄們在高新區感受家的溫暖。”
【向他們致敬,傾聽他們的故事】
方磊:晚上就睡在工地上的車子里
80后的方磊是淮南人,擔任本次援建武漢雷神山醫院突擊隊對外協調負責人。一直在全國各地的建設項目上奔走的他,一年到頭也難得與父母、妻兒團聚。
今年春節,因為家在淮南,方磊主動請纓留在了合肥軌道交通4號線南屏路站項目上值守,在得知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需要支援消息后,他對家人“先斬后奏”,毫不猶豫地報了名,于2月3日趕赴武漢,“我雖然是一名預備黨員,但是我更要沖在最前面!”
到了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方磊發揮“屬地作戰”優勢,采取采購與調用相結合,從周邊項目調用多臺電焊機、切割機等施工機具,聯系多家長期合作的武漢地區材料供應商,大量采購PPC熱水管及管件、手鉆等材料,為保障工程施工速度和施工現場的安全,方磊晚上就睡在工地上的車子里。
2月6日上午,武漢突然下起了大雨,管理人員與工人沒有停下工作的節奏,披上雨衣,繼續投入緊張戰斗,方磊看到現場雨衣數量不夠,立即提出:“把我的雨衣,先給屋頂施工的工人師傅們穿。”
單永:每天6點起、凌晨2點睡已是他們的工作常態
2月3號中午11點,接到公司馳援武漢雷神山建設通知,他當即自愿報名,當天連夜驅車500公里到達武漢,到達后立即投入戰斗,給工人安排住宿,分發生活物資,等全部忙完已是第二天凌晨5點半。7點,他又和全體管理人員和工人集合進行雷神山現場施工作業。
領導安排他專門負責現場搶運材料的工作,面對現場工期緊、材料緊缺的現象,他不畏艱難,白日黑夜到處帶人找材料,搬運材料,搶運材料。每天6點起、凌晨2點睡已是他們的工作常態。盡管嗓子啞了,鞋底磨破了,但他們依然不辱使命地完成了任務,及時完成材料配置,現場施工面有序展開。
作為本次雷神山突擊隊的一員,他在感到無比榮幸和自豪的同時,也很感謝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我們八一鐵軍從來都是迎難而上,干就完了!”這是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徐永恒:每找到一樣材料,都是一次勝利
在接到雷神山援建通知后,他主動自駕6小時前往武漢,并承擔了公司負責的施工難度最大的公共區域通風空調系統施工。
面對材料嚴重不足的困難局面,他走遍了所有區域,每找到一樣材料,都是一份驚喜,一次勝利。為了緊缺的10臺風機,他堅毅執著,打了80多個電話,在送貨進口區等候了8個多小時,最終成功的‘搶’來了風機。
一天18個小時、200多通電話、30000多步的他這樣說:“馳援雷神山,支援武漢,作為建設管理者的我能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感到無比自豪,加油武漢,加油中國,我們必勝!”
王玉龍:只身一人驅車5小時去武漢
突擊隊員王玉龍在得知公司援建雷神山項目時,主動請纓,立即去村鎮辦理各種出城手續,并只身一人驅車5小時去武漢。他堅定地說道:“作為一名黨員,國家有難必須沖在最前線。”
到達項目部,他立即投入到緊張的戰斗當中,并負責病房區給排水的工作。由于現場施工條件惡劣,材料、工機具都不齊全,全天都奔波于指揮部材料場和現場之間,經過三天的努力,給排水管道基本完成。
由于增加工作范圍,又抽調負責公區空調支管,要求兩天完成100根支管和風口安裝等工作,時間緊任務重,而且都是室外作業,他親自帶著30名工人冒雨搶工,將最難攻克的一道工序提前半天完成。
吳俊杰:連續約40小時沒有休息
2月3日,吳俊杰剛接到參加武漢雷神山醫院突擊隊任務后,立即與同事收集合肥各項目施工工具及物資,辦理出城手續,晚上連夜出發,凌晨0點到達雷神山醫院。
一進入項目部就立刻進入工作狀態,負責A1區給排水系統及潔具安裝。現場施工條件困難,材料工具緊缺,為了協調這些,他連續約40小時沒有休息,一直到2月5日凌晨1點才回宿舍休息。之后平均每天工作18小時左右,每天睡眠時間很少。
吳俊杰說,辦公室到現場的大巴車上是睡的最舒服的時刻,能在車上能稍微睡會,“雖然只有10分鐘,但那是最寶貴最舒服的10分鐘。”
張榮廣:一天打電話超過200通
主要負責現場材料、機具協調的突擊隊員張榮廣是第一批來到項目協調資源的人員之一,在接到援建通知后,他主動自駕6小時前往武漢,并承擔與外部單位對接,協調施工材料、機具,保障工人住處的工作,2月3日當天,張榮廣打電話超過200通,導致手機多次自動關機。
由于工作忙碌,他忘記了2月5日是愛人的生日,在時長僅有1分45秒的微信語音電話后,他再次投入到工作!
楊露:小女兒滿月當天,他趕赴武漢
突擊隊員楊露是2月4日自駕前來武漢的3名隊員之一。最繁忙的時候,他每天的微信步數都超過了40000步。為了不讓家人朋友擔心,他特意關閉了微信的步數。
楊露負責現場壓力最大的通風工作,“充實的工作沒有讓我感到勞累,在這里工作每天都感覺很起勁,很充實。身為黨員,就是要在關鍵時刻頂得上去!”
楊露前往武漢的那天,正逢他的小女兒滿月,他帶上黨徽,揮別了愛人與兩個孩子,開始了這次堅決的遠征!
鄒紅磊:他很自豪能為武漢出一份力
2020年2月4日上午10點,在公司黨員群里看到需3名黨員增援武漢雷神山醫院援建工作的信息后,他第一時間報名參加,與其他2位黨員駕車8個多小時到武漢雷神山醫院。
電氣專業的他,到達現場后即刻加入雷神山醫院隔離A區的安裝工作中,并配合確保后勤倉庫材料機具的及時供應。
工人手里沒有材料和機具,援建工作就無法按照要求完成。每天工作18個小時,工程量大,工序多,又得配合通風專業人員現場管理,這樣繁多的各項工作讓他焦頭爛額。但作為一名黨員,他依然堅守在一線,一項項工作逐個擊破,快速有效完成。
他很自豪自己能夠為武漢出一份力,展現80年代人的熱血!
馬子程:每天占據微信排行榜首位,腳底磨出了泡
2020年2月4日上午,他通過公司黨員群得知武漢需要黨員同志援建雷神山的消息后,帶領另外兩位黨員同志自駕8個小時趕赴武漢雷神山醫院。
暖通專業的他,來到現場后立即投入A1區域病房通風專業風管安裝施工管理,每個病房有5個風管系統需接入房頂主管系統,時間緊,任務重,他每天帶領施工人員進行風管搶工,他制定周密的方案,協調材料和工具,每天步行3萬步,連續占據微信排行榜首位,腳底磨出了泡依然繼續堅持。
6日,武漢下起了雨,他依然堅持不懈,冒雨施工,在數個施工單位中率先完成了風管安裝與連接工作,為下一步設備的順利安裝與調試打下了基礎。
作為一名片區黨員干部,他充分發揚了黨員同志的帶頭模范作用,展現了新一代黨員先鋒的風采。
金牛:年齡最小的成員承擔最繁瑣的工作
突擊隊員金牛來自安徽淮北,是2019年新入職員工,一名標準的95后,也是突擊隊里年齡最小的成員。進場之初,他主動承擔了花名冊制作及工人工資結算的工作,他說:“讓有經驗的前輩們多去現場,這些繁瑣的工作交給我!”
春節時間,他主動承擔起了項目值班的任務,這也是他第一個沒在家度過的春節,談起這次援建任務,他說自己的姑姑、姐姐都在醫院工作,聽到了許多關于疫情的消息,他想為祖國防疫事業盡一份力量。
胡傳俊:一桶泡面來回吃了3次才吃完
胡傳俊主要負責現場的工具、材料采購以及管理,同時協助同事管理部分后勤工作。2月3日,他得到援建雷神山項目的“征兵”消息,便立馬報了名,并開始協助片區闞書記為同事和勞務班組辦理武漢通行證。
2月3日下午6點,作為先頭部隊第一批抵達雷神山項目工人宿舍區。當晚從11點左右,陸續有勞務班組到達,他忙碌著為各家勞務分配宿舍,發放生活用品,一直到次日凌晨5點半才把最后一批到達的工人安頓下來。接著又開始準備工人的班前教育事宜,然后帶領工人到食堂就餐,帶領工人到施工區域指導安排現場施工。一直到中午12點才有機會停下來喝口水,吃點泡面,吃面期間陸續接到電話去接人,接收工具,一桶泡面來回吃了3次才吃完。
從8日起,胡傳俊就病倒了,但是他仍堅持帶病工作,他說:“我的城市病了,和它比起來,我這都是小問題,我現在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這座城市的病能早點好起來,我們一定能早日戰勝這次疫情!”
王小雙:待到櫻花爛漫時,便是互道安康日
王小雙一收到公司增援雷神山項目的消息,就毫不猶豫地從湖北黃岡開車3個小時到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負責現場通風管支管和風口的安裝。一天18個小時,30000步,每天都很充實,作為建設者,能用自己的專業幫助武漢盡快解除疫情,他覺得是人生中難忘的經歷。
他相信,武漢定會戰勝疫情,期待那個車水馬龍的武漢。待到櫻花爛漫時,便是互道安康日!
曾正一:一直在重災區
突擊隊員曾正一來自湖北武漢,身為武漢人的他一直以來都在重災區,感受著疫情形勢日益嚴重,內心十分焦急卻又無可奈何,聽聞公司要援助雷神山建設,二話不說便報名參與了援助行動。
此次他主要帶領六名突擊隊員負責現場人員后勤保障管理工作,2月3日接到通知后,他立馬趕到雷神山醫院施工現場安排施工作業人員住宿問題,因施工作業人員是分批次進入現場,他曾連續工作36個小時,只為深夜前來的施工作業人員到來時能有一床厚實的棉被,一碗熱乎的泡面。
“最辛苦的還是一線人員,沒有他們的一份力便沒有現場的一片瓦,我們能做的就是讓他們吃好休息好,沒有后顧之憂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爭取以更高更好的效率完成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建設快一點,治愈人數就能更多一點,人民才能更加安心一點。”曾正一說。
汪葉苗:疫情結束,我要帶女朋友吹海風吃海鮮看海景
突擊隊員汪葉苗,原本在項目上值班的他,聽到公司要援建雷神山的消息,第一時間報名,當天就趕到雷神山施工現場。
為了加快工作的效率,每日都有全國各地的工人師傅們加入援建團隊,為此,汪葉苗等后勤團隊都得提前做好物資準備,及時安排好工人的住宿,將生活物資及餐券等發放到工人手中有時也需要熬夜值班看護物資,談到值班的事情,他表示“安裝的兄弟們夠辛苦了,值班這種事我們來就行,他們需要好好的休息,保持良好的狀態,盡快打贏這場戰爭。”
當談到家人,他說:“今年沒有回家過年,很想念他們,等到這場戰疫結束了,一定在家好好陪陪他們,其實感覺挺對不起女朋友的,本來都計劃好了,過年去她家拜年的,現在只好等明年了,她也能理解我,我一直很感動,找到這么好的一個女朋友可能是我這輩子最大的幸運了,希望能早點結束這場戰疫,到時候我要請個假,帶她去青島,吃海鮮,吹海風,看海景。武漢加油!”
馮小強:每天進出庫房領取材料百余次
突擊隊員馮小強是湖北襄陽人,負責現場臨時倉庫材料。他每天進出庫房領取材料百余次,每天的手機步數超過30000步,他笑稱道:“這是走最短的路,出最多的步數”。
春節期間,他放棄回家過年,以志愿者的身份參與了火神山醫院的施工,在得知公司援建雷神山醫院后,又主動報名成為了突擊隊的一員。“當前,全國各地都在支援湖北,而我作為一名湖北人,參加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徐克凡:參與雷神山建設是我這一生最有意義的事
“我想去一線,我想獻出一份力量,我想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華中公司2019屆的“小鐵”徐克凡在火神山建設時就想參與,當接到公司通知需要支援雷神山建設時,他第一時間報名并立馬趕往一線參與建設。主要負責后勤物資和現場倉庫看管工作,看著雷神山逐步建好他很開心,他常說:“參與雷神山建設將是我這一生最有意義的事情,我會永遠感到驕傲、自豪”!
王杰:領取物資安排工人住宿超過三百人
突擊隊員王杰是湖北孝感人,定居武漢,負責現場后勤工作。他每天和后勤小隊一起,從床鋪搭設、被褥領取到各類生活物資發放,累計領取物資安排工人住宿超過三百人,每次安排好工人的后勤工作到夜里兩三點,這時候才舒口氣說到:“我們能做的不多,只有讓大家休息的好才能更好的為國家做貢獻。”
春節期間,在得知公司援建雷神山醫院后,主動第一個報名成為了突擊隊的一員。“當前,全國各地都在支援湖北,我的第一故鄉和第二故鄉都是重災區,能參加雷神山醫院建設更對我來說有特別的意義和責任。”
韓蒙:早一點建好,就能早一天遏制疫情
突擊隊員韓蒙,當2月3號上午11點得知公司要組織突擊隊前往一線支援雷神山建設的消息時,來不及與家人溝通,第一時間就報上了名,并且當天下午2點就作為第一批突擊隊員到達醫院現場。在現場和其他幾名隊員匯合后,開始為公司后續的突擊人員安排宿舍,領取生活物資,使后續的突擊隊員來到時可以更加快速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他常說:“在疫情面前,時間就是生命,我們為突擊隊員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可以讓他們更好的工作,提高效率,早一點建設好雷神山醫院,就能早一天遏制疫情”。
王勇:后勤保障及物資發放,他安排妥當
王勇毫不猶豫地上了抗疫前線,支援雷神山醫院建設,待專業安裝管理人員到來武漢之前,王勇與另外五位同事先將所需物資領取到位,工人生活區、管理人員辦公區及生活區安排妥當,八局一公司于2月3日完成集結,后續的工作中,王勇主要負責管理人員的后勤保障及工人進出場通行證物資發放等工作,在工作中,他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去對待每一件事,始終貫徹著中建八局一公司“令行禁止,使命必達”的主題。
(葉光華 市場星報 掌中安徽記者 沈娟娟 編輯 葉佳超)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