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島按】
各位島友見過方艙醫院嗎?是透過屏幕,還是走近細看?
你會不會好奇,住在里面的人每天怎么生活。吃什么? 能洗澡嗎 ?怎么上廁所?聊些什么?最害怕什么?
一位住在武漢塔子湖方艙醫院的病友,發來了一篇全記錄,用圖片記錄了方艙醫院的日日夜夜。
入“艙”前
不久前,我曾以為自己戰勝了病毒,但在嘚瑟了幾天后……
啪~臉真疼~
我自身的癥狀確實是已經消失了,直到發文的今天,從來就沒有反復過,一直都很正常。
但這個病毒狡猾在,雖然我好了,可是接下來一段時間內,我仍然可以傳染給別人。
在我還發燒的時候,我上報了情況。癥狀全部消失后的第5天,社區打電話通知我去做核酸檢測。當時我想著,反正已經好了,做不做無所謂,既然通知了那就去吧。
沒想到,2天后結果出來,是陽性!完全出乎意料!
據我了解,核酸檢測可能會因為試劑質量、取樣位置、取樣位置的病毒濃度、人員操作等原因出現假陰性。但如果結果是陽性,結果基本就確定了。
這意味著, 即便我癥狀消失已經5天,但我仍攜帶著病毒,仍具有傳染性。(這一點大家要格外注意,癥狀消失了,自身已經好了,不代表可以解除隔離。)
核酸結果出來的那天,社區安排我去了隔離酒店。
那是一家快捷酒店,供應一日三餐,每日4次量體溫,沒有其他醫療服務,個別藥品可以 申請提前發放。
隔離酒店其實就是單獨的隔離空間,酒店服務是沒有的。如果缺生活用品,可以叫代購,或者讓家人送來。
我所在的酒店隔離點由新村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6名工作人員管理。我想感謝她們,她們為患者做了太多太多。
沒住幾天,工作人員通知我,核酸確診了的人需要全部轉運到方艙醫院。
初印象
13日中午,疾控中心派車接我,車上還有3個人,都是去塔子湖方艙醫院的。
塔子湖方艙即江岸方艙,由塔子湖體育館改造而成,可容納1000人。
下車后,門口有個帳篷,進來以后先登記、填表,再領取患者手冊?;颊呤謨苑N有對方艙醫院功能及收治流程的詳細介紹。
塔子湖體育館被分成A、B兩個大區,每區又分為諸多小隔離段,男女分開。
我登記完,跟著護士來到了床位,床上有電熱毯、枕頭、一床薄被子、一床厚被子。
不一會兒,有護士來詢問我的基本情況,如“有什么癥狀、有沒有其他疾病”等。此后,他們為我測量體溫、血氧、心率。
這是每個人發的物品:
擺開來看,有牙刷牙膏、水杯、卷紙、抽紙、香皂、接線板、保溫壺、充電器、眼罩耳塞、小臺燈、拖鞋、毛巾、盆子,一共10多件:
收拾完畢。我來的時候剛好是中午,護士送來了中餐:蔥燒基圍蝦、臘肉筍子、萵苣燒雞、豌豆玉米,外加蘋果一個,伙食不錯。
吃飽喝足以后,我開始了對方艙的探索。
方艙探索篇
現在,有請憑感覺“出爐”的塔子湖方艙“鎮樓”平面圖!
跟著平面圖,從入口開始,Let’s Start!
進入艙內,首先看到的是圖書角。塔子湖方艙一共有3個圖書角,進門這個是最大的。(平面圖星標)
右邊是一排空調,溫度設置在28℃。場內還有很多這樣的柜機,13日當天天氣還好,里面并不冷。我晚上睡覺時沒開電熱毯,蓋厚被子感覺略熱。
繼續往前走,這是一個臨時搭建的醫護工作站,左右兩邊是隔斷的病床區。
再往前走,靠近護士工作站,右手邊是一排開水機和微波爐,還有分類垃圾桶。(平面圖橢圓標)
若干椅子被放在工作站外圍,供醫護人員暫時休息:
防護服上寫著,“加油!王媛媛!”
工作站背面、床位區門口,有一排輪椅,提供給行動不便的人:
接下來是我所在的這個床位區,空間很大,部分屋頂是玻璃材質,可以看到天空,視野很開闊。我“入艙”時,塔子湖方艙才剛剛開艙,有很多空床位。
接著往右走是一個連廊,兩邊有床位,這里稍冷一些。
往前走,左手邊有放了很多電腦的房間,活捉一枚看書的小哥哥,書名是《現代禮儀大全》:
塔子湖方艙分為A、B區,上面的區域是B區,過了這道門就是A區了:
進去后左邊是護士站,右邊開水區:
A區的床位:
從A區出去,就是簡易移動廁所和洗臉池:
廁所數量足夠,任何時候去都不需要排隊。
洗臉池中流出的是熱水。洗漱高峰時會有點供應不上。可以錯峰去。
塔子湖方艙就全部溜達完了,唯一不足就是沒有洗澡的地方。對核酸一直未轉陰、需要長期住在這里的人來說,這挺不方便的,希望可以完善。
方艙生活篇
01、方艙的餐食
方艙每天的伙食都不錯。
早餐一般是面點、雞蛋、牛奶,午晚餐是3葷1素,外加一碗湯或一個水果。如果沒吃飽,可以找護士再要一份。
偶爾還發個零食:
02、入住方艙的人們
按照患者手冊上寫的收治標準,加上我這幾天的觀察,方艙內目前收治的患者多半與我一樣,沒有什么癥狀,但核酸檢測是陽性,還具有傳染性。
我所在區域內曾有個大姐高燒不退,待了兩天就轉去醫院治療了。還有個婆婆因為一直胸悶,沒兩天就轉院了。方艙的醫療通道還是很暢通的。
大家會自發地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每天都會練舞的姐姐,動作特別專業和優美:
寫毛筆字的大叔,沉心靜氣:
織毛衣的大姐:
看書的人們:
每天大廳都會分時段響起廣播,播一些防疫知識宣傳和相聲小品等節目。然后我發現,只要是放音樂,叔叔阿姨大哥大姐們就開始跟著節奏搖擺起來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在第四天的時候,“民間藝人”們終于聚集在了一起,組成了一支支舞蹈小方隊。瞧瞧,咱離勝利大會師的廣場Party還會遠嗎?
出太陽啦,大家跑到外面去曬太陽,活動活動:
03、我的方艙生活
晚上,場館里的燈不關,但是我們被發到了遮光眼罩,所以影響不大。
14日晚上,天氣預報明天要降溫下雪,當晚就給大家發了棉襖。
還記得一開始發放的物品里,有個小臺燈嗎?這里晚上不關燈,我一直納悶發這個干嘛?
直到第二天晚上,看到大姐們拎著到處走,我才發現,原來是晚上去上廁所的時候用的。簡易廁所內無法裝燈,門一關就全黑了。
我起初不太理解,小臺燈跟手機電筒沒區別,還要一直拿在手上。若是手機,還可臨時放在荷包里,大家為何不直接帶手機去上廁所?
直到我看見一個小哥哥的神操作,當時沒來得及拍下來,我來演示一下。
臺燈的燈桿是可以彎曲的,掛在脖子上,解放雙手,行走的移動光源有沒有!這才是帶著臺燈上廁所的正確打開方式嘛。
進來的第三天中午,核酸檢測設備到了,方艙患者可以直接在艙內做檢測了:
第四天,制氧機到了,CT機也在調試中。
晚上發了抗疫心理自助手冊,大贊!這個時候,對病人也好,對醫護人員也好,心理疏導很有必要。
04、我接觸的方艙工作人員
塔子湖方艙里,來自天津的醫護人員數量最多,其次是河北。我所在的B區,基本由天津的團隊負責。
我特別喜歡她們帶卷兒的普通話,很親切。從這幾天的相處和觀察看,她們每個人都主動照顧患者,為患者考慮要做些什么,真的很感謝她們!
交接班進行時:
幫助病人們:
來自張家口醫護團隊的靈魂畫手,熱干面,大家看出來了嗎?
交完班的醫生護士們排隊等待著出隔離區,依次處理身上衣物:
每個醫護人員都在外層防護服胸前或背后,用筆寫上從何地、何醫院而來,是醫生還是護士,并落上姓名。
我發現,他們每個人做完全流程,至少需要10分鐘。交完班的醫護團隊至少需要1個小時才能全部走出隔離區。跟護士聊天得知,她們全部搞完、回到酒店,實際需要2個小時。
清潔人員在每天的三餐時間過后,都會更換垃圾袋、清理地面積水、清掃地面污漬。
廁所清潔:
電工師傅剛處理完一處電路故障:
病區消毒:
在我來的那天晚上,一個醫生提著電暖爐走了過來,我跟在他身后。
一開始我以為他給某個病人送,原來他給室外帳篷里的醫生送,就是我進來時登記填表的地方。這么冷的天,護士們一直坐在外面做入艙登記工作。
15日,武漢飄雪后的方艙外。
應該是在方艙門口執勤的工作人員,堆了個小雪人放在防護欄上,莫名覺得好可愛。
05、破冰之旅
17日中午,在天津醫護團隊的策劃下,一場生日聚會隆重舉行了,壽星們是全艙2月份生日的病友。
超大尺寸的名牌蛋糕,每個壽星單獨發放8寸蛋糕。
下面是生日聚會的記錄圖片。
人是群居動物,除了基本的生活需求外,精神需求也必不可少,身處武漢的人們和醫護工作者尤其如此。
此次疫情、方艙模式,對醫生、病人來說,都是陌生的、未知的。
生日聚會像一次情感的破冰之旅,拉近了距離。醫生不再是病友不舒服時才叫的人,病友也不再擔心會不會讓醫生覺得沒有照顧好他們。
生日聚會之后,當天晚上,開水區旁。由于洗臉池在外面,有些人在開水區洗漱,導致地上積水泛濫。護士多次勸阻,但效果不明顯。
一位熱心的大媽主動接過護士手中的喇叭,拖了凳子過來坐定,一連串氣勢恢弘的武漢話脫口而出。
“勒里滴開水是接到huo滴,不是洗口用滴,洗口到外面克洗,把個水潑到地哈到處是滴,黑死個人滴。再說一遍,這里不緊潑水,要洗到外頭克洗!”(這里的開水是接著喝的,不是刷牙用的,刷牙去外面刷,把水潑在地上到處都是,嚇死人。再說一遍,這里不準潑水,要洗漱去外面?。?
比起護士的溫柔提示,大媽威力十足。
生日聚會第二天,由艙內的病友組成的志愿者團隊建立起來了。志愿者們幫助護士給各個區域的病友發放餐食:
護士和上文提到過的每天練舞的姐姐教志愿者們跳舞,等音響到貨,廣場舞就搞起來了,我這個區的婆婆們都躍躍欲試了。
艙內有很多消毒洗手液,護士教志愿者團隊七步洗手法,再由志愿者們教給身邊的人。
方艙就像是臨時組建起來的社區,大家都參與到日常工作中來,艙內氛圍隨之活躍起來。
06、一些閑聊
護士坐著休息時,我跟她們聊了一會兒。
天津北辰醫院來的護士跟我說,她們每次進來就不吃不喝不上廁所,雖然6小時一班,但前后穿脫衣服很費時,交班后兩小時才能回到酒店,然后才能吃飯。
天津某醫院的醫生說,她們第一次做這種形式的救援,一切都是在慢慢摸索、一邊做一邊完善。她們讓我收集周圍人的意見,看哪些流程環節還可以改進,問我們喜歡什么娛樂活動,她希望這里變得越來越好。
對了,她就是那個策劃生日聚會的人。
多說一句,醫護們有個共同的小困擾:方艙里年紀大的人說的話,他們不是太能聽懂。(笑)
每日流程篇
醫護人員每個團隊隔一天排一次班。每天4班倒,6小時一班,交接時間依次為8點、14點、20點、2點。
交接班時,醫生們非常忙碌。如果有事要找醫生護士,最好盡量避開這個時間段。
護士每日查房時間分別為6點、9點、16點、22點。(大致時間)
10點左右會有醫生過來巡視,詢問病人情況。
上圖是每天的例行巡檢,如果有癥狀嚴重的病人,比如高燒不退,醫生和護士會很頻繁地單獨過來詢問情況,若一直不見好轉,則會安排120轉送醫院。
每日三餐的送餐時間分別是7點、12點、18點。(大致時間)
下面是每日的流程圖,更加直觀。
一些碎碎念
建一個方艙醫院,并不是搞幾個隔斷、擺幾張床就行。讓它運轉起來,也不是收一些病人、派幾個醫生就可以。
短短的時間內,讓容納1000人的臨時醫院,建成并有條不紊運轉下去,且日臻完善,離不開多方人力物力的協調支持。
從沒有廣播,到餐點廣播,再到平常時段也放點歌。從只有基本生活保障設施,到有空氣消毒凈化器,再到發放針對疫情的心理輔導書籍。
從只有正常的餐點,到增加發放零食。從只有隔離居住功能,到可以進行核酸檢測,以及可以做CT。
從每天只有吃飯睡覺,到活動越來越豐富。一切都在慢慢地越來越好。
從我進來直到發文的前一天,方艙變化軸線如下:
我們的共同敵人是病毒,隔離在這里只是為了讓疫情更快被消滅,社會更早恢復正常運轉。
住方艙當然比不上住家里,但只有和醫護人員相互配合,我們才能盡快打贏抗疫戰爭!我們每個人都是抗疫的一分子。
截至發文,我才知道塔子湖方艙二樓的病區也開放了。從進來到現在一直負責我們區域的天津醫護人員都調到二樓去了,大家都非常非常舍不得。 爭相邀請醫生護士們疫情過后到武漢來玩。
一個婆婆說,“不要你們錢,全部費用我們包了!”
我的眼睛濕潤了。
文章來源/微信公號“兜爺麻麻不睡覺”
編輯/云中歌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