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媽”果然出手,降準如期而至。
3月13日盤后,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宣布,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決定于2020年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在此之外,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支持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以上定向降準共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
利好消息一出,市場立刻有所反應。富時A50期貨在3月13日17時開盤后直線拉升,短短一個小時已經上漲超過100點。截至發稿,A50的漲幅超0.9%。
方正證券表示,綜合疫情演變、經濟趨勢、估值水平、政策空間,A股的配置價值凸顯,受外圍市場沖擊是布局機會,不必過度悲觀。
上海某中型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師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定向降準短期對A股肯定是一個正面的提振,雖然A股充滿韌性,但在海外的劇烈調整之下,A股也難免受到擾動。近幾日,海外的維穩救市舉措在不斷出臺,這次國內的定向降準和海外維穩措施一起,將會給A股提供一個支撐。
“定向降準本身就是政策的備選項,是應該是出臺的,只不過在這個特殊的時間,市場也比較恐慌,需要一定情緒上支持的時間,這正好和外圍的利好形成共振,所以會給市場提供一個向上的動力。”上述分析師如此表示。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定向降準支持的更多是實體經濟而非股市。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說:“我們把這次的降準稱為普惠金融的定向降準,這次降準的主要受益對象是中小銀行、中小微企業。當然,大銀行也會受益,但這次的資金投向主要還是新增流動性通過銀行信貸下沉到三農、中小微企業。應該說受益的主要是中小微企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
他同時提醒,由于A股上市公司主要是大中型企業,所以這次定向降準所帶來的流動性不會進入股市,因此對A股市場影響不會太大。
降準消息符合市場預期
在此之前,市場對于貨幣政策放松已經有所預期。
據新華社3月11日報道,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抓緊出臺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措施,并額外加大對股份制銀行的降準力度,促進商業銀行加大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貸款支持,幫助復工復產,推動降低融資成本。
中信證券分析師明明表示,2月金融數據不及預期,國常會再提降準降成本,兩大信號指向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貨幣寬松伺機待發。短期國內經濟已然出現了弱需求和緊信用的特征,伴隨全球疫情愈演愈烈,海外疫情即將向國內傳導以及全球降息大幕的拉開,國內貨幣寬松或許已經近在眼前。
信號之一,金融數據不及預期,企業中長期貸款,居民貸款下降顯示需求端趨弱。國常會關注疫情沖擊和復工復產,再提降準降成本。兩大信號指向經濟退、政策進,政策的天平逐漸由控制疫情向復工復產傾斜,政策的主攻方向也開始發生變化。隨著國內大面積復工復產和海外疫情的擴散,局部矛盾緩和后,經濟的主要矛盾也將轉向總量,體現為總需求的不足,貨幣政策將更加有效。
信號二,海外市場劇烈波動,市場預期趨于紊亂。原油黑天鵝來襲,美股美債先后熔斷,一方面是全球新冠疫情的蔓延,另一方面沙特和俄羅斯談判失敗導致原油價格大跌,加劇了美國金融市場的風險。在經濟金融的雙重風險下,市場預期趨于紊亂。全球權益市場趨于下跌,發達市場跌跌不休,新興市場亦難幸免。
央行的表態也印證了市場的預期。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其中對達到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考核標準的銀行釋放長期資金4000億元,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1500億元。此次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有效增加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每年還可直接降低相關銀行付息成本約85億元,通過銀行傳導有利于促進降低小微、民營企業貸款實際利率,直接支持實體經濟。此次定向降準兼顧主動推動和事后激勵,用市場化改革辦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有利于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央行稱,央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搞大水漫灌,兼顧內外平衡,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兩個半月以前,央行在1月1日宣布于1月6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這次全面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多億元。
對A股影響幾何?
不少市場人士將此消息視作對股市的利好。而投資者更關心的是,此番降準將會如何影響A股?
方正證券稱,本次降準是新一輪穩增長政策的開端。國內疫情已經基本控制,湖北新增病例連續兩日保持在個位數,湖北以外新增病例除去境外輸入為零。從復工情況來看,據工信部介紹,目前全國除湖北外的規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超過95%,企業人員平均復崗率約為80%,中小企業開工率已達到60%左右。在復工復產提速的背景下,穩增長政策加碼是大勢所趨,從后續政策的演繹來看,下周是貨幣政策的窗口期,需要關注經濟數據、月中的MLF續作、美聯儲議息會議、LPR利率報價等事件;財政政策方面,關注可能的專項債擴容以及赤字率調整。
對于A股市場,該機構認為,目前市場的不確定性在外、不在內,綜合疫情演變、經濟趨勢、估值水平、政策空間,A股的配置價值凸顯,受外圍市場沖擊是布局機會,不必過度悲觀。
方正證券給投資者的建議是:堅守兩條主線。一是逆周期政策加碼相關的基建、地產和金融,關注建材、房地產、工程機械、建筑、券商等;二是成長,創業板和滬深300相對估值變化印證了成長風格已經形成大趨勢,從前幾輪成長占優的背景來看,流動性寬松環境具有較強的溢出效應,對于近期調整到位,具備業績和景氣支撐的成長股,可積極配置,關注TMT、先進制造、醫療服務等細分領域。
此外,降準或將對銀行板塊產生利好。
從3月13日的盤面上看,銀行板塊中不少個股逆勢收紅,張家港行、資金銀行尾盤甚至沖上了漲停板。
而從歷史上歷次降準宣布之后市場的變動情況看,降準消息宣布次日,滬指并非一定會上漲。據招商證券此前研究報告中的統計,自金融危機以來,定向降準或全面降準消息宣布次日,滬指有12次上漲,10次出現下跌。
上一次降準消息宣布次日,即1月2日,上證綜指上漲了1.15%。
值得一提的是,市場對于貨幣政策的預期還不止是降準。明明表示,降準之外,降息或許也不遙遠,可能在3月16日(下周一)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