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說《捉嘟嚕蟹》
作者:于心亮
那個時候,海邊的灘涂很大,退了潮,有許多跳跳魚,還有嘟嚕蟹,看見人,膽小的就逃開,膽大的就不動,冷靜地斜瞅著你。當然是有鳥的,慢吞吞踱著步,偶爾懶洋洋低頭啄一口……灘涂那么闊大,想走近去看看,鳥就扇忽幾下翅移開,再好脾氣地落下。
有意思的還是捉嘟嚕蟹,回家用鹽腌漬好,用來就飯(吃苞米餅最香)。急性子人喜歡光著腳在灘涂上攆,呱唧呱唧踩的泥水四濺,有時冷不防“噗哧”一聲陷進稀泥里,結果越鼓踴越深,沒辦法就扯著嗓子喊人……來救助的人都是先哈哈樂上一陣,然后再像拔蘿卜一樣把人給拔出來。
慢性子人采用的方法一般是釣,大多采用青蛙肉,用線栓住放進洞里,一點一點把嘟嚕蟹引誘出來,一伸手逮住。蟹子大,洞就大;蟹子小,洞就小。大人喜歡釣小洞,孩子喜歡釣大洞。大人說釣小嘟嚕蟹回去好腌,也好咬。孩子們是絕對不聽的,不說還好,一說反而專找大洞釣!
比較省事的是晚上用燈照,大都用嘎斯燈,火苗不大,卻很亮,一照,四周圍全是嘟嚕蟹。它們白天躲著睡覺,晚上爬出來滿地跑,四處找食兒。此時只要低頭撿就行了,要大的就撿大的,要小的就撿小的……小孩子們夜晚是很少去的,灘涂那么大,想想就害怕。
當然還有更省事的,就是傍晚去灘涂挖炕席大小的坑兒,鋪上光滑的塑料布,里面丟進雞腸子之類的誘餌,然后回家只管睡大覺就行了。夜晚里,嘟嚕蟹聞到味兒爬進坑里吃,結果進去就出不來了,有光滑的塑料布阻擋,爬不上來,鉆不下去,只能束手就擒。
不過這種法子被人戳脊梁,海邊的人們捉嘟嚕蟹都是捉一點、腌一點、吃一點,主要是圖個新鮮,圖個玩耍。腌多了吃不完容易壞掉,一吃就拉肚子,而且特別兇猛,住在海邊的人大多都吃過虧。可是肚子剛一好,沒過幾天,又跑去捉來,又腌上,又吃上了……
那個時候,我媽就經常去捉,夜晚里提個嘎斯燈,獨自在灘涂上轉悠。我則坐在岸邊,過一會兒就摁亮手燈,朝我媽晃一晃,讓媽媽知道我在,也給媽媽壯壯膽兒。
有時候,我會大聲喊:“媽媽——!”
媽媽就會大聲應:“哎——”
有時候,媽媽也會大聲喊:“兒子——!”
我也大聲應:“哎——”
有時候我實在忍不住,就拿著手燈偷偷溜到灘涂上,去捉嘟嚕蟹……白天它們跑得可快了,晚上讓燈光一照,則傻愣愣地呆在那里,一動也不動。我捉呀捉呀,一會兒就能捉許多只,簡直太開心了。媽媽則急慌慌地跑過來,訓斥我:“讓你老實呆著,咋不聽話?!”
我小聲說:“我想幫你一起捉,媽媽你太累了。”
媽媽就抱緊我,聲音發顫地說:“好兒子聽話,去岸上等媽媽,媽媽不累!”
媽媽果然不累,她捉呀捉,捉呀捉……很快就捉了兩半桶嘟嚕蟹子。此時媽媽就帶我回家,我亮著手燈在前頭領路,媽媽則挑著擔子在后面顫悠悠地走……走一會兒,媽媽就說:“兒子,背首詩給媽媽聽吧?”我就在黑地里,在我們娘兒倆窸窣的腳步聲里,大聲背誦起來: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
回到家,媽媽就忙活著腌漬嘟嚕蟹,先把嘟嚕蟹洗凈,控干水放進壇子里,隨后加上花椒、大料、姜片、蔥白、白酒、鹽巴……然后蓋上蓋子,靜等幾天成了。
腌漬好了嘟嚕蟹子,媽媽就會踩著自行車騎行五六十里地,去往北部的山村里賣,一毛錢一碗兒,兩毛錢三碗兒……媽媽每次都將碗盛得鼓尖兒給人家,很受山里人家的喜歡。有的人家沒有錢,就給些紅棗、板栗、柿子來代替,媽媽也都樂呵呵答應了……
就這樣,媽媽一點一點積攢錢,不光供給著恢復高考考上大學的爸爸念完大學,還不間斷地給爺爺看醫生買藥,偶爾還給我和妹妹買好吃的。媽媽對于自己,則是每天三頓飯都是啃餅子,吃腌嘟嚕蟹子,媽媽說:“腌嘟嚕蟹就是好吃,怎么吃……也吃不夠!”
爸爸讀完大學參加工作第一個月發工資,給媽媽買了一只燒雞,專門給她吃。媽媽捧著燒雞,眼淚“撲簌撲簌”止不住地落了下來……這只燒雞,媽媽最終把雞腿給了爺爺吃,把雞胸脯給了我和妹妹吃,把雞翅膀給了爸爸吃,她則津津有味啃了兩只雞爪子……
媽媽對爸爸說:“還是腌嘟嚕蟹子好吃,燒雞……以后別買了,大貴大貴的!”
……
一晃眼兒許多年過去了。前些日子,我陪老媽回了趟老家。
現在灘涂少了,也小了很多很多??匆婙B兒飛過一群,就驚呼不已。媽媽說:“以前灘涂那么大,落成百上千只鳥也顯不出規模來,現在看見這么幾只就驚奇了?唉……”
好不容易捉了一點兒小嘟嚕蟹兒回去,腌漬好后母親放嘴里磨來嚼去老半天,然后就掉淚了:“兒啊,咬不動了?!?/p>
【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若有不當請聯系刪除】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