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夜的杭城,街道上行人幾乎不見。零星的車輛在馬路上劃出一道道閃光。
只有偌大的急診室,沒有黑夜、沒有睡眠。
有些突發疾病的患者,因故無法及時聯系家屬,仿佛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但是, “浙人醫”急診醫學科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本著救死扶傷和愛人如己的精神,給這些特殊人群以家的溫暖和關愛——
24歲的他,身世可憐。母親在他出生后離家,父親在他幼時離世,奶奶把他養大,還好,親朋好友認為他是個獨立、努力、樂觀的小伙子, 唯一不好的是生活習慣,嗜煙嗜酒還熬夜。
這天,事情突發讓大家措手不及。
單位同事一起下了夜班,相約夜宵。本是放松放松,不料2瓶啤酒下肚,年輕力壯的他突然昏倒了。同事們一邊心肺復蘇,一邊給120打電話。醫生發現他正發作室顫,除顫2回后急送浙江省人民醫院急診中心。
在急診中心,小伙子心律已恢復,人卻神志不清。沒想到送入搶救室后,再次室顫。 除顫、送EICU心肺復蘇、腦復蘇治療,一切有條不紊地進行。詳細問病史,卻發現一個問題, 親人在哪里?
圖片來自攝圖網
同事七拼八湊的回復,醫生大致弄清楚了患者的家庭情況、經濟情況。沒有直系親屬,只有帶大他的80多歲的奶奶,但同事沒有人敢打電話給他奶奶,怕嚇到老人家。工作的店鋪店長挺身而出,付錢為他辦了住院手續。可還有各種住院告知書、病危通知書、有創治療知情同意書等需要親屬簽字,怎么辦?
急診中心迅速匯報醫務部,醫務部了解情況后,代替患者家屬做了暫時監護人。
患者家屬那邊也傳來了好消息,他的堂哥在趕來的路上,接下來又得知他的叔叔也快到了。這里,要感謝患者一幫優秀的同事們,更要感謝患者的店長,入院后的兩次大的費用都是店主先行墊付。 一群溫暖的人出力又出錢,給了患者再生的機會。
已是凌晨,他的親人來了,可是走得急沒有籌到足夠的治療費用。經過醫生專業評估,這個患者還很年輕,才24歲,而且治療有很大希望好轉,如何能放棄?
在急診醫學科、醫務部等相關科室的共同協商和努力下,決定先給患者積極治療,費用問題則給家屬一個緩沖的時間。
可喜的是,第5天患者醒了,脫離呼吸機,拔除氣管插管。入院9天后,患者在家屬的攙扶下坐上了輪椅,轉回當地醫院治療。
一線天堂,一線人間。因為同事和120醫生不懈的心肺復蘇,因為店長以及醫護人員生命至上的人道主義精神,患者從天堂回到人間。
急診醫生深夜下班時,曾發文感慨:我們醫院除了內在,看上去也很美!
急診醫學科朱蔚供稿
責任編輯: